永恆的思念 唱歌給爸爸 聽

文/王麗娟 |2018.04.03
996觀看次
字級

文/王麗娟

坐車南下掃墓。清明前後,中部地區的高速公路旁,可見到墓園有的獨立一處座落田中央,每日陪伴後輩下田;有的像集村,一門緊鄰一門,上面壓的掛紙排得整整齊齊,特地拿相機拍了下來。

曾經問過學生,清明節有沒有跟家人一起去掃墓,居然一個也沒有。到底是為什麼?總覺得再過一陣子,墳墓將從我們生長的土地消失、從生活中消失,走入歷史。

記得以前清明掃墓是整個家族的大事,無論在外地讀書或工作的,都會特地趕回來。我尚未出生時,會請兩位樂師「挨弦仔」(拉胡琴)吟唱給祖先聽;到了我的年代,則是坐牛車去掃墓。墓園多在荒郊野外,平時少有人跡,泥土路早已被雜草覆蓋,最前頭的快刀部隊負責劈草闢路,隨行的還有一部機車、幾輛腳踏車,婦孺老弱坐車前往,年輕力壯的則步行前進。浩浩蕩蕩的隊伍非常壯觀,以如此千辛萬苦的跋涉,聊表對先人的孝思感念,以及飲水思源之情。

公公長眠於新北市五股與八里交接的獅子頭公墓,雖有接駁車可搭乘,但民眾大都是自己開車上山,因此清明前後,警察總忙著指揮打結的交通。路旁還有許多人在兜攬生意,賣納骨塔位、代客除草、墓碑雕刻……每隔幾步路,就可看到臨時鮮花攤,擺兩個水桶、插著幾束花就做起生意來;還可以看到很多人拎著竹籃,裡頭擺著金香紙燭,走路上山。

沿途,比鄰的壟墓隨著地形隆起成小土坡。公公的墓園已請人代為整理,不需費力除草。孩子們用石頭在墓龜上壓著各色掛紙,風一來,好似紅的、黃的、白的蝴蝶翻飛。放眼望去,不同年代,墓碑上的刻字也有所不同,辛亥年、葭月、菊月、仲夏、孟秋長著幾撮苔癬,慢慢走入歷史,新的墓碑則簡單明瞭地刻著民國八十六年十月。

以前的人多子多孫,家裡的男丁都會標註在墓碑上,現在雖嵌著彩色相片,卻只簡單寫著「男二大房」或「女兒」祭祀。墓碑上方或為「彭城劉氏歷代祖先佳城」,源自山西太原的王氏家族墓園,左右則刻著對聯「太和財源徵富貴」、「原華瑞氣蔭子孫」,橫批「祖德留芳」。

鄰旁一墩墩年代久遠的墳,傾斜的墓碑上寫著「世代子孫永祀」,種子翻飛飄落,雜草叢生淹沒了墓龜,子孫呢?旅居國外回不來?或是沒有了子嗣?墓碑上刻著銀同、隴西、山西……但到了這一代,祖籍好像也失去了意義。

儘管祭拜儀式愈來愈簡單,我依然會帶著三個孩子前往祭拜,向公公稟告家中大事。臨終時,他曾交代我要栽培孩子們上大學,當年最小的兒子才四歲,如今已從研究所畢業,公公應該會感到很欣慰。

曾在環保生命園區裡,聽到一個小男孩說:「爸爸,我們來看您了。」然後在媽媽的陪伴下,一路唱著歌,用自己的方式來思念爸爸。堅強的孩子並沒哭泣,我卻在他那童稚的歌聲中想起過世的家人,哽咽落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