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舊復舊 找回千年佛像色彩

 |2018.03.07
1289觀看次
字級
奉國寺大雄寶殿「過去七佛」並列一堂,為佛教界獨一無二,故又稱「佛祖道場」。圖/資料照片

【本報綜合報導】五十一歲的張家峰穿著白大褂,頭上戴著探照燈,站在梯子上,認真地盯著他眼前一尊高二點五公尺的佛像,細細查找上面彩繪剝落、露白的地方,再將其一點一點地慢慢填平。

中國大陸陝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的文物修復師張家峰和同事,去年十月底到位於中國大陸東北地區遼寧省義縣的奉國寺,開始對寺內的彩繪泥塑佛像進行修復。

奉國寺是大陸僅存的為數不多的遼代古寺之一,由遼代聖宗皇帝耶律隆緒遵循其母蕭太后遺願而建。在這座已近千年的古寺大雄殿內,遺存有古老、巨大、精美的彩塑佛像群。然而,歲月的流逝使這些彩塑佛像上面積滿了浮塵,有的顏料已經起層、脫落,顯得斑駁、滄桑。

張家峰沉浸在古文物的世界裡,而他手握的是傳承千百年的技藝。「文物修復最好使用原材質、原工藝。文物是什麼樣,我們就盡可能用同樣的東西來修復。」

奉國寺始建於遼開泰九年(一○二○),其建築規模宏大,是遼、金、元、明、清時期中國東北地區的佛教活動中心,也是大陸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義縣文物局局長王飛說,整個建築連同大雄殿內保存的遼代彩塑、彩繪、石雕供器,元、明兩代的壁畫,金、元、明、清歷代碑刻、牌匾等藝術品,共同構成了奉國寺特有的豐富文化內涵。

但奉國寺大雄殿內的彩塑佛像歷經千年滄桑,再加上冷熱變化、潮溼空氣影響,起甲、龜裂、酥鹼、脫落趨勢明顯,浮塵也對其造成一定程度的汙染。

張家峰告訴記者,文物修復是個精細活兒,急不得。兩個月裡,他們僅完成了兩尊二點五公尺高的彩塑佛像的浮塵清理工作。大雄殿內還有七尊通高九公尺多彩塑的「過去七佛」佛像需要修復,整個修復工程完成最快也要四年的時間。

中國古代彩塑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修復是一項非常細緻且耗時很長的工程,要做到慎之又慎,不能有一點馬虎。王飛說,文物也有生命,「手術」不允許失敗,否則一段歷史也許就此消亡。

在大陸實施的《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安全工作的實施意見》強調,保護文物就是保護國家與民族的歷史,守護中華民族的根與魂,文物安全是文物保護的紅線、底線和生命線。

加強日常維護

積累經驗

瀋陽故宮博物院日前完成了院內的古建築修繕工程,院長白文煜說,在大多數人眼中,文物修復似乎就是拼拼湊湊、黏黏貼貼的工作。其實不然,文物修復不僅要具有相當的歷史、繪畫、文字功底,還要掌握豐富的化學、物理、美學、材料材質等知識。

白文煜說,對於不知道如何修復的文物,並不是放在那裡任由文物腐爛,而是要加強日常維護,並積累經驗,等方案完備了再修,大陸是一個文物大國,但文保修復技術人員奇缺。

張家峰說,目前大陸文保修復界的老一輩正逐步離退,年輕的修復技術人員又跟不上。這種情況下,更應重視人才的培養與技藝的傳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