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關鍵字】 正念靜心 讓大腦休息

文/蔣美華 |2018.02.20
1349觀看次
字級

文/蔣美華(正念工作者、諮商心理師)

阿正是科技界的職場新鮮人,剛忙完一個專案,交出計畫的隔天下午,和同事喝著咖啡聊天,突然胸悶、心悸、冒冷汗、喘不過氣來,感覺就要窒息了。下班後,他立刻衝到醫院掛夜診,驗血、驗尿,一切正常。當下他突然意識到,自己過去總是對生命抱著一個質疑嘲諷的態度,覺得「生無所戀,死不足惜」。

兩年前,阿正年近半白的母親被診斷出肺腺癌,不到半年就走了。然而對於媽媽的離開,他反倒覺得是一種解脫,甚至還滿羨慕的。也因此,他對於自己這次立刻去醫院檢查的行為感到訝異,是否自己對死亡有了不一樣的想法,不像過去那般灑脫?但其實,他只是擔心自己走得不乾脆,留下身心傷殘連累家人。

阿正反思,最近幾年自己的生活作息都很混亂,常常熬夜,每逢假日就睡整天,但身體還是感到很疲累,白天呵欠連連,不知道是過度熬夜導致身心疲累,還是身心疲累引起作息紊亂,但身體檢查卻又都很正常。此外,阿正覺得自己從小就很孤單,沒有人可以對話,常會因為了很多瑣事鑽牛角尖,且會不斷反芻著這些想法,大腦就是無法休息,也加深了身心的疲累,於是時間管理不好,工作績效平平。

為了安頓自己的身心,阿正廣泛閱讀很多佛學及心理學相關書籍。憶及媽媽癌末時,看著沮喪痛苦的她,自己的情緒極為複雜,有著心疼和不捨,很想靠近媽媽、擁抱她、親親她,跟媽媽說說自己的心情,但卻一直提不起勇氣,不知道如何表達關心,多次徘徊在病床邊,就是無法接近,現在想起來極為自責、懊惱。然而媽媽走後,家裡剩下三個大男生,每次相聚總是感受到理性思維的高來高去,但思母之情從未被看見,也無從被理解,加深了阿正內在的孤寂和無助。看著外表堅強的爸爸及內向沉默的弟弟,更增添了他的焦慮與徬徨難安。

究其原因,可能是阿正小三前都和外公外婆住,外婆是一個嚴厲的照護者,稍有不順心就體罰,為了減少皮肉痛,造就了他順從貼心的早熟性格,但也讓他在碰到困難、壓力與不開心的情境下,總是選擇轉身,持續壓抑自己的憤怒與不滿情緒。即使小四回到了自己的原生家庭,卻也一直無法和忙碌的父母及弟弟,建立起信任、穩定、安全的親密關係。

不過阿正的情況,除了敘說統整自己的生命歷程,同時也要理解大腦的運作。我們常在忙碌的無意識狀態下,開著大腦行動模式,落入對過去的懊惱及對未來的焦慮,以致耗盡了大部分的能量。此時,我們應讓大腦選擇休息模式,讓自己活在當下,與自己同在,壓力大時,就隨時找時間練習正念靜心。因為大腦的疲累,易導致生活作息的紊亂,很難用睡眠彌補回來。

最近耶魯大學的精神科醫生也發現,全世界菁英最有效率的休息法,就是平日的正念冥想練習。隨時帶著專注力及覺察力,當發現自己又落入慣性分心及思維反芻迴圈時,就讓自己透過呼吸覺察安頓當下的身心,接納當下發生的一切,不要自責及批判,就只是開放的陪伴與疼惜自己。

(本文由任林教育基金會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