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故事 東京的代名詞:東京鐵塔

文/胡川安 |2018.01.14
1786觀看次
字級
胡川安 生活中的歷史學家,身於何處就書寫何處,喜歡從細節中理解時代、從生活中觀察歷史。在日本、巴黎、美國和加拿大生活過。因為工作的關係,也在中國不同地方旅行。 圖/時報提供
儘管功能已被二○一四年完成的天空樹取代,東京鐵塔在日本人心目中,永遠是一個城市的象徵、記憶的投射。圖/時報提供

文/胡川安

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

《聖經》有個巴別塔的故事,當時人類的語言相同,溝通沒有障礙,但人類驕傲、自以為是,覺得自己可以與神平起平坐,想建一座通往天上的塔。上帝生氣了,讓人類說著不同的話,有了語言的隔閡,彼此無法溝通後,就無法再建巴別塔了。

建塔一直是人類自信與文明的象徵,即使《聖經》已經訓斥人類的驕傲,但當人類掌握技術文明後,仍對於「塔」有著執著的迷戀。「塔」從平地而起,向天空伸展,通往未知的藍天,象徵著人類科技的勝利,還有對於文明的投射與想像,期待未來會更好。

一八八九年,巴黎的艾菲爾鐵塔完工,當時的設計師艾菲爾認為,人類的未來就居住在鋼筋所築的建築當中,所以鋼骨所造的鐵塔是一種對於未來文明的想像,也象徵近代文明的技術高點。此後鐵塔也變成巴黎的象徵,與巴黎的形象無法分離。

日本有座仿造艾菲爾鐵塔所蓋的東京鐵塔,這座通向天際的塔是日本技術與文明的成功,代表一個城市從破敗走向復興,同時也是愛情、親情與記憶的投射。

完成將近六十年的東京鐵塔,走過了一甲子,是東京的地標,是這座巨大城市無法分割的一部分。二○○五年上映的電影《Always 幸福三丁目》中的地點「夕日町三丁目」雖然不存在,但從電影中可以看到正在建設的東京鐵塔。當時處於二戰後高度經濟成長期,具體反映了東京當時的景象和社會發展,城市中大多是日式木造平房,窄小巷弄裡,認識的鄰居彼此幫忙,雞犬相聞,人際關係相當緊密。

電影中,堀北真希所飾演的六子,中學畢業後就從東北的老家來東京工作,由於經濟快速發展,勞工不足,當時有相當多的企業和工廠到鄉村尋找人力資源。日本國產製的汽車也在當時量產,六子就任職於大型汽車工廠。從電影可以看到一個快速變動的時代,一個雖然貧窮,但到處都是希望的時代,只要努力工作,就有可能改變未來。

電影的時代是一九五八年,隔年東京鐵塔竣工。最後一幕,大家看著即將完成的東京鐵塔,充滿著對於未來的希望,也象徵日本戰後的復興。

感情的地標

上塔俯瞰東京是一種感覺,但遠望東京鐵塔又是另外一種感覺。在經濟高度發展的年代,東京鐵塔的高度似乎代表著經濟景氣好轉,拔地而起的高塔象徵著樂觀向前。但在經濟景氣衰落的年代,可以看看鐵塔在夜晚散發出來的光芒,相當柔和,帶著溫暖,讓人平撫自己的情緒。

東京鐵塔也是愛情、小說、電視劇和電影中的隱喻。時代進入八○年代,松任谷由實和角松敏生兩個歌手都曾謳歌東京鐵塔,前者有《手心中的東京鐵塔》,後者則有《Tokyo Tower》。東京鐵塔有著都會男女情感糾葛的記憶,充滿歡笑,但也有分離的悲傷,它被吟詠或書寫,成為意象,更為豐富的地標。

從八○年代走到新世紀,江國香織的《寂寞東京鐵塔》更是一開頭就說:「世界上最悲傷的景色,莫過於被雨淋溼的東京鐵塔。」這部小說的故事主軸是兩個十九歲男孩與已婚熟女的不倫戀情,相較於八○年代的東京鐵塔帶有純純的愛,此時的東京鐵塔則充滿情欲,成了寂寞的投射物、回憶的傷心地。

寂寞的鐵塔,也有人視它為幸福的象徵,據說在半夜十二點看到鐵塔照明消失的情侶,會獲得幸福。在《島耕作》漫畫中,還把東京鐵塔當做一隻大蠟燭,半夜十二點將蠟燭吹熄,就進入幸福且充滿情欲的夜晚。

二○○五年出版的小說《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是中川雅也自傳性質的小說,已賣出超過兩百萬本,觸及了很多日本人的心,書中有一種離鄉背井到異地工作的鄉愁。

這本書的情節其實相當平凡,主角從小由媽媽單獨扶養長大,媽媽為了生活,在小吃店辛苦工作,雖然忙碌,但總是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孩子,不因為孩子不理想的成績而生氣。平凡的主角決定到東京闖一闖,想靠插畫和寫作在這個巨大的城市中討生活。當主角有點成績後,母親也來東京一起住,但卻發現罹患了胃癌,開始與病魔對抗。最後連主角想帶母親到東京鐵塔的願望也無法達成。小說中說東京鐵塔:

那像是陀螺的蕊,準準地插在正中央。插在東京的正中央、日本的正中央,插在我們夢想的正中央。我們聚集了過來,追求那未曾見過的燈光,被緊緊地吸引了過來。從故鄉坐火車一路搖晃著,心也搖晃著,就這麼地被拉過來。

天空樹在二○一四年完成,取代東京鐵塔的功能,由日本電視、TBS、富士電視台、朝日電視台和東京電視台共同出資,高度六百三十四公尺,將近東京鐵塔的兩倍。當電視的訊號完全移到天空樹之後,東京鐵塔喪失了本來的功能,但它永遠是一個城市的象徵、記憶的投射,伴隨著城市發展,存在於東京人的心目中。

(摘自《東京歷史迷走》,時報出版)

作者簡介

胡川安

生活中的歷史學家,身於何處就書寫何處,喜歡從細節中理解時代、從生活中觀察歷史。在日本、巴黎、美國和加拿大生活過。因為工作的關係,也在中國不同地方旅行。

由於興趣龐雜,大學雙修歷史與哲學,研究所於國立台灣大學雙修考古學與歷史學,後取得加拿大麥基爾大學東亞系博士。目前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gushi.tw)網站主編,文章散見於雜誌和各大媒體。

另著有《和食古早味:你不知道的日本料理故事》、《絕對驚豔魁北克:未來台灣的遠方參照》等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