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辭世 抹去鄉愁

 |2017.12.15
1767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這是詩人余光中最膾炙人口的詩作〈鄉愁〉,也象徵他用如歌的新詩,串起兩岸三地共同的文化記憶。昨天這位詩壇巨人病逝高醫大附設醫院,享壽八十九歲。

余光中高中便提筆寫詩,兼擅詩、散文、評論與翻譯,創作七十年來寫了上千首詩,著作逾七十本。詩風與文風的多變、多產與多樣,盱衡同輩晚輩。同為詩壇大家的鄭愁予指出,論全方位的文學造詣、以及高潔之人格表現,余光中是「詩壇第一人」,在華文現代詩壇「沒人可超越他」。

未奪諾貝爾獎不遺憾

以余光中的影響力,文壇咸認他早該摘下諾貝爾桂冠榮耀。在他的八十壽宴上,九歌出版社發行人蔡文甫發不平之鳴,建議文建會效法日本有計畫將台灣作家引進瑞典,第一個該摘獎的便是余光中。余光中聽了卻豁達表示:「一個作家能被自己民族接受,是最大光榮!」

「右手寫詩,左手寫文」的余光中,近年也愛好簡訊文學,曾創作「不要再買了。LV,只是Love的一半」等名句,以幽默筆觸描繪現代生活感觸。一生創作不輟直到最後一刻,對於如何保持源源不絕的靈感?他曾表示:「只要對生命保持敏感,題材就不會匱乏;只要對語言保持敏銳,文字就不會粗糙。」

堅持手寫創作的余光中以爬格子為樂,作品即使長達三千字,也是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書寫也是一種樂趣」,他說,手寫的比電腦印的更有「溫度」,也更能打動人心;透過筆畫的轉折,可以讓手腦更加協調,「用手寫字對腦好」。

堅持手寫創作的樂趣

余光中與妻子范我存結褵六十一年,去年慶祝鑽石婚,兩人相知相惜,互信互補。詩人對美滿婚姻的心得為:「家是講情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夫妻相處是靠妥協。」

范我存小名「咪咪」,是余光中的遠房表妹,相識超過七十年,結婚一甲子實在不容易。余光中曾說,鑽石婚必須兩個人合作,如果其中有人先走,無論是離婚或早夭都不能成,得兩個人都長壽,且不分離。

夫妻相處之道靠妥協

結婚逾一甲子,夫妻幾乎沒吵過什麼架。余光中表示,結婚的理想是追求幸福,是妥協的藝術,各讓一步。夫妻曾為十幾對新人福證,他總會準備一本英國劇作家王爾德的喜劇中譯本《理想丈夫》,勉新人相互體諒。

作家張曉風女士曾形容,余光中是眾人汲飲的井,而范我存,就是那位護井的人。

余光中作品常常登在《人間福報》,並為專欄執筆,但他婉拒贈報堅持訂閱,並說過:「我家訂了《人間福報》,其內容清新,經常發揚萬物的慈悲信念…除了佛教,也經常報導其他宗教。如果其他宗教和政黨也有如此胸襟,世間就不會有惡性競爭,是了不起的報紙。」

余光中生平

1928年農曆9月初9重陽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50年移居台灣,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在台、港多所大學擔任外文系或中文系教授及文學院長。曾獲行政院文化獎、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之貢獻獎、南京10大文化名人之首等。

主要著作

兼擅新詩、散文、評論與翻譯,著有詩集《舟子的悲歌》、《白玉苦瓜》、《藕神》、《太陽點名》;散文集《聽聽那冷雨》、《逍遙遊》、《粉絲與知音》等;評論集《舉杯向天笑》、《藍墨水的下游》等;翻譯《梵谷傳》、《理想丈夫》、《不要緊的女人》等。

經典語錄

60年鑽石婚:家是講情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

年輕一代愛用火星文:語言就像河流,愛怎麼流,就怎麼流,但不能恣意氾濫,氾濫不受控制便會淹沒。

朗誦詩作況時局:請莫在上風的地方吸菸,因為風向隨時會改變,也許就在明天。

捍衛文言文:拋棄文言文,我們將成沒有記憶的民族。

學界發起「搶救國文教育」時:中華文化是一個大圓,每個人都在圓中間,中文是它的半徑,半徑有多長,圓才能畫多大。

資料來源/九歌出版社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