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護生畫集】 和氣致祥

文/林少雯 |2017.11.08
2460觀看次
字級
圖/豐子愷.護生畫集

文/林少雯

刳胎焚夭,則麒麟不至;乾澤而漁,則蛟龍不游;覆巢毀卵,則鳳凰不翔。丘聞之,君子重傷其類者也。

──《說苑》.朱幼蘭書寫

讀這則「和氣致祥」的護生畫,畫中有鳳凰、麒麟、有蛟龍,這三種長久以來在中華文化中象徵富貴、吉祥、平安、靈氣的神獸齊聚一堂,真是殊勝啊!來看看到底是什麼因緣,讓這三種高貴祥和的靈獸同時現身。

原來,這幅圖是取材自漢高祖之弟楚元王劉交的第四代孫劉向所著的《說苑.權謀》篇中的一段話,這話是孔子所說,最能代表儒家生態倫理思想。儒家指責剖挖母胎,殘害幼體的行為,認為這不但兇殘不義,且是殺雞取卵,得不償失之事。

有一則歷史故事,雍季對晉文公說:「焚林而田,得獸雖多,而明年無復也;乾澤而漁,得魚雖多,而明年無復也。」這都說明了儒家對自然的態度。

儒家深刻體會萬物之間息息相關的自然法則,也完全洞悉人與自然之間那種內在且不可分割的聯繫。孔子在《論語.陽貨》中說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簡單幾句,即勾勒出萬物生生不息以及自然四季更迭的規則。

荀子在《天論》中亦說過:「天有行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可見老祖先不但對大自然的運行知之甚明,而且明白指出「治則吉」、「亂則兇」,是很有智慧的。只是現代人離聖人日遠,又被功利主義和消費主義荼毒甚久,早已忘了「古訓」。

儒家思想,主要是尊重自然,不違農時;愛惜自然,令其生息不絕,然後才能談合理的利用自然。荀子主張「山林澤梁,以時禁發」,依此原則「謹其時禁」,才能在體恤和善待自然的理念下,合理的利用自然資源。

當然,在此生態遭到浩劫的時代,此幅護生畫中的麒麟、鳳凰和蛟龍等神獸,避之唯恐不及,更不可能現身了。所以只能在子愷先生的護生畫中好好欣賞靈獸的身影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