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學瑣憶 聖璞長老

星雲大師 |2017.09.17
2281觀看次
字級
我在焦山佛學院就讀時,最崇拜的恩師,是教我國文的聖璞法師。他長我十多歲,是一個不修邊幅的羅漢型人士,剛以學長的身分出來任教,雖然只上過我們兩學期的課,但從他認真的教學裡,我獲益良多。圖/中新社
鎮江金山寺。圖/資料照片

文/星雲大師

我在焦山佛學院就讀時,最崇拜的恩師,是教我國文的聖璞法師。他長我十多歲,是一個不修邊幅的羅漢型人士,剛以學長的身分出來任教,雖然只上過我們兩學期的課,但從他認真的教學裡,我獲益良多。

記得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那年,八月底上作文課時,他在黑板上寫著一個題目:「勝利聲中,佛教徒應有的自覺」。這題目引起我們很多假想,可寫的自覺內容可多了,當我們還在構思如何下筆時,聖璞法師又補充了一句:「假如你們不喜歡這個題目,也可以自由、隨意,喜歡寫什麼就寫什麼,不要受限於這個題目。」

我一向生活在專制、命令式的教育環境中,過去寫作文,都像八股文章,一定要依既定的模式。今天老師忽然說,我們可以自由、隨意,撰寫自己想寫的東西,如此新穎的教學方法,不僅耳目一新,對寫作更有鼓勵作用。

因為抗戰勝利,自然的想起在南京大屠殺犧牲的亡父,一時所感,所以在作文課時,我寫了一篇約五千多字,題目為「一封無法投遞的信」,來抒發思念父親的心情。聖璞法師閱畢,在文末評語:「鐵石心腸,讀之也要落淚。」並把這篇文章在課堂上念給同學們聽。

為人著想風範 受用學習

更讓我感動的是,沒想到過了半個月,我竟看到這篇文章刊載在鎮江《新江蘇報》上,而是一連二天,用連載的方式。見到自己的文章能用鉛字印在報紙上,那真是用「歡天喜地」來形容。

原來是聖璞老師利用課餘,親自謄寫這篇文章,投稿在鎮江《新江蘇報》,事先什麼也沒說,直到報紙刊登後我才知道。老師還對我說:「我怕你自己去投稿,若被退稿了,會失去信心,所以我就代替你投稿,若刊登發表了,一定會增加你的信心,若被退稿,你也不會知道。」

老師對學生能如此用心,比千言萬語的開示、鼓勵、教訓,能讓當事者更加受用。日後我都學習著,依聖璞老師這種為人著想風範,來待人處事。

這篇〈一封無法投遞的信〉,大概也是我畢生中唯一的「情」書了。也是我和報紙副刊最初的結緣。

後來我對寫作產生很大的興趣,先後在鎮江的數家報紙上寫過〈平等下的犧牲者〉、〈鈔票旅行記〉,或寫一些新詩。可以說,我今天對寫作有信心,能舞文弄墨,最要感恩的就是聖璞老師,也是我最懷念的人。

一九八九年,我回大陸弘法探親,亟思當面感謝,卻因來去匆忙,而未能親自拜望,只得託人請安贈禮,略盡心意。

另一位和聖璞法師一樣,讓我印象深刻的老師,就是海珊法師。記得在棲霞山就讀,那時年紀尚小,上作文課時,海珊法師出的題目是:「以菩提無法直顯般若論」。雖然我不懂題目的意思,但仍很用心的東抄西拼,寫了好幾張作業紙,老師閱後的評語是:「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看到這麼美麗的評語,我很高興的拿給學長看。

學長問我:「黃鸝在柳樹上鳴叫,叫什麼你知道嗎?一行白鷺從空中飛過,你知道白鷺要去哪裡嗎?老師這兩句話,是批評你的文章不知所云!」其實也不必老師批評,我已經知道慚愧了。

了解所需 主動給人協助

又有一次,作文課的題目是:「我的故鄉」。再怎麼沒有學問,總知道自己故鄉情景,有小橋、流水、山坡、晚霞、炊煙,那是我美麗的揚州故居了。

但是海珊法師閱後,他不相信那篇文章是我寫的,認為是抄襲的,就文末批示:「如人數他寶,自無半毫分。」

文章寫不好是不知所云,寫得好則有抄襲之嫌,這種情景好像是每個人成長必須歷練的過程。好在,我的性格不輕易受外境影響,不然給老師那種批評嘲弄,相信我一定沒有信心,對寫作也不會有興趣。

同樣是為人師表,但給學生竟有如此不同的影響力,所以我常告誡弟子不管面對的是信徒,還是學生,都要能設身處地的站在對方的立場,了解其所需所求,主動給予協助,一個不經心的動作或一句話,可能就會讓人對佛法失去信心,怎可不慎重呢?

所以我很感恩後來在焦山碰到聖璞法師,他的身教開啟我寫作的動力,給我莫大的鼓勵。在大陸弘法探親後,我曾多方面的查訪,才知道聖璞法師在一九九○年代已經往生了,對這位老師更讓我懷念不已。

太滄老和尚

太滄老和尚(一八九五~一九六八),江蘇東台縣人,江蘇鎮江金山寺的住持。金山寺建於東晉,原名「澤心寺」,唐時稱「金山寺」,清康熙賜名「江天禪寺」。

提起金山寺,大家印象最深的,不外是佛印禪師是金山寺的高僧。梁武帝的《水陸法會儀軌》就是在金山寺編輯的。金山寺內有珍藏蘇東坡的玉帶。還有膾炙人口的《白蛇傳》中的水淹金山寺。

鎮江金山寺、揚州高旻寺、常州天寧寺、焦山定慧寺,皆是有名的佛教勝地,當時流傳一首偈語:

「金山腿子高旻香,常州天寧好供養,焦山包子蓋三江,上海某寺哩拉腔。」

這偈語是在說明:金山寺僧眾禪修時,一律結跏趺坐,練得一雙能久坐又柔軟的腿;高旻寺禪坐要求極嚴,一炷香往往長達二、三個小時,一天要坐十四炷香;常州天寧寺,常有萬餘學人雲集參修,其飲食供養最為豐厚;鎮江焦山,晚香禪坐的點心,則以大包子最有名;上海某寺的僧眾規矩較散漫,打坐時還聊天嬉鬧。每個道場的道風、特色各有不同,故能獨樹一幟。

太滄老和尚身材魁梧,相貌莊嚴,為人慈祥和善,非常受人尊敬。曾經和掛單在金山寺,人稱有神通,又能為人治病的金山活佛(妙善禪師)同住十多年。

一句印心 養成結緣風格

我親近太滄老和尚時,他的職稱是金山寺的頭單知客,金山寺位於鎮江西北,因此在焦山念書期間,若遊閒到鎮江,都會去禮拜他。雖然我還是學生,但他都以知客的身分,很熱忱的招呼我。他每次見面都問:「你叫什麼名字?」等到下一次碰面,他老人家一樣問我同樣的問題:「你叫什麼名字?」先後不知問了多少回。後來問到自己也不好意思,說:「年紀大了,記憶實在不行。」但是我一點都沒有怪他,何況每次聽他的訓示,我都受益良多。

太滄老和尚有一次開示我,說:「一個人什麼都可以失去,就是不能失去慈悲。保有一顆生善的悲心,才能成就事業。」這一句話對我很印心,慈悲是悲憐、關懷眾生的心,有容人、度人、助人、用人、信人的心量。具慈悲者所到之處,都受人歡迎,因為慈悲無障礙。「不能失去慈悲」在日後的弘法道上,養成我廣結善緣、從善如流、與人為善的做事風格。

一九四六年我在焦山,為了籌備「佛教古物展覽會」,特地去拜見他老人家,蒙其慈悲,將宋朝蘇東坡的玉帶,以及金山寺常住的寶物如:周鼎、銅鼓,不吝惜的提供給我展覽。為了不負他的成全,我非常用心的設計海報,用醒目的字眼寫道:「秦磚、漢瓦出現了!蘇東坡的玉帶也展出了!您有看過周鼎、銅鼓、龍蛋、歷代的皇朝龍袍?……」海報在鎮江各主要巷弄貼出。沒想到那一次展覽會,竟造成轟動,鎮江每天都有幾十條船,不斷的載運人潮到焦山來參觀。看到蜂擁而至的人潮,把我也嚇了一跳,初次體驗到文宣的威力。

四給工作信條 實踐慈悲

一九四八年春,太滄和尚任住持期間,金山寺發生火災,這場大火連燒了兩、三天,大雄寶殿、藏經樓、方丈室、客堂、庫房等二百多間的房舍,都付之一炬。我記得金山寺大火前兩天,京滬的報紙上,競相報導一件不可思議的怪事:「金山上億萬隻老鼠,首尾相銜,浮著江水渡向江北……」二天後,金山寺就遇到祝融,老鼠似是預知大火之將臨。

一九五一年十二月,太滄長老來台,駐錫新北投靈泉寺。在台期間,曾先後擔任過慈航寺、玄奘寺的住持;一九五三年台南大仙寺傳戒,和一九五五年台北十普寺傳戒,皆擔任羯磨和尚。一九五七年在台北新北投購置房舍,改修為道場,命名「金山分院」。

想到過去我從焦山到金山寺,太滄長老那種「不輕後學」的長老風範,至今令我難忘,在台期間我曾多次前往禮座、探視。他曾開示我的,「一個人什麼都可以失去,但就是不能失去慈悲」,我奉行至今。佛光山的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就是慈悲的實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