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法

文/人間社記者陳璿宇 |2017.06.11
1993觀看次
字級
施乾良居士 圖/人間社
范懷權居士 圖/人間社
黃仲強居士 圖/人間社
郭琳玲居士 圖/人間社
慧屏法師 圖/人間社

文/人間社記者陳璿宇

佛光山福慧家園共修會六月四日論談「第一法」主題,由佛光山都監院頭單書記暨義工會會長慧屏法師主持,邀請隆祥經濟發展基金會顧問郭琳玲、佛光山義工會職員黃仲強、救國團總團部前副處長范懷權、佛光山環保組職員施乾良共同與談,分享個人學佛的心路歷程,從佛法中提升自己向善、向上的力量。

慧屏法師表示,會客時常被賓客問起:「佛光山是修什麼道?」他總是回答:「佛光山是菩薩道場,佛光山修的是解脫道。」星雲大師曾提出做人處世的「第一法」:謙讓恭敬是保身第一法、忍耐安詳是處事第一法、涵養包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自在是養心第一法。

范懷權談及,「謙讓恭敬是保身第一法」,自從親近佛光山後,讓他找到生活處事做人的第一法。恭敬是做人的基本,謙虛就是不過度誇耀自己的才華與價值,謙虛才能觀照自己的不足。忍讓是智慧、是力量、擔當、愛與慈悲。「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人要把一口氣忍下來,需要很大的力量。

「家」,是講愛的地方。能忍讓,就能把愛散發出來;忍讓,其實就是愛。范懷權說,佛法在恭敬中求,行住坐臥能如法如禮,心中有別人的存在,恭敬必能受人尊敬。佛不需要人拜,佛勸人修身修口修心,時時心存謙卑,生活廣行三好,必能保住身家與性命。

施乾良以「忍耐安詳是處事第一法」,分享數十年來,因反覆吸毒與販毒,從一九九○年至二○一一年都在監獄度過。二○一一年重返社會,母親生病,他連續三年、每天二十四小時隨侍照料。兩年前母親往生,因外甥女在佛光山出家的因緣,為他的母親做佛事,佛光山法師及知賓一百五十多人前往助念,莊嚴的場面讓他深受感動。

施乾良娓娓道來:「我一輩子不曾工作過,在外甥女鼓勵與安排下,到佛光山環保組負責打掃滿香園那片土地,剛開始很掙扎想逃跑,兩年讓我找到人生的方向,從掃地中體悟佛法,更深信因果論,能走入佛門需要具足因緣。」當他第一步踏入佛光山,看見「回頭是岸」的山門,內心受到很大的震撼。其對聯「問一聲汝今何處去?望三思何日君再來!」他說,「猶如佛祖拿著棍棒敲響我的頭,兩年來,從掃地的苦中訓練,從掃地掃出法喜,心也安住下來。」

黃仲強提到,「涵養包容是待人第一法」。因投履歷找工作,因緣際會而接觸佛光山。大師常說:「一個人的心量有多大,他的事業就有多大。」這句話讓他很受用,佩服大師的管理思想、包容的智慧與涵養,因此發心學習做人要厚道,當別人遇到困難,樂意伸出援手,與人廣結善緣,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郭琳玲則分享「恬淡自在是養心第一法」。她提及,弟媳四十幾歲肺腺癌往生,弟弟與弟媳兩人一路為事業打拚,看見弟媳往生,讓她徹底思索「人生到底是拚事業重要?還是健康比較重要?」去年年底與先生到佛館散步,得知佛館招募義工,於是報名義工培訓,從此找到人生新方向。曾經罹患重度憂鬱的她,靠著堅定的信仰,做義工來安定心靈。

今年參與佛館大佛分香活動,把佛祖迎請到家中,每天做早課,誦持《心經》、《金剛經》,為弟弟、母親祈福。她提起:「很喜歡做義工,下星期在佛館要用英文導覽,所以每天用心閱讀導覽手冊。感謝佛光山安排知賓接待的培訓,讓每個人能人盡其才。做人處事,養心為第一法,做義工讓心安定,更期望自己能夠提放自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