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顱顏骨折 3D列印復位

陳玲芳 |2017.03.30
2161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五十歲彭姓雕刻師傅,半年前因為騎機車「自摔」撞傷左臉,起初臉部腫脹麻木,以為只是撞傷,回去冰敷休息,因為趕工也沒就醫檢查;不料數周後,臉部瘀青及腫脹雖已消散,卻發現左右臉愈來愈不對稱,尤其左眼愈來愈往下掉及內陷,左臉麻木感依舊;由於兩眼位置不對稱,產生「複視」,導致看東西無法對焦,無法進行雕刻工作。幸經長庚醫院採電腦導航輔助系統及3D列印科技,才幫他眼球復位,恢復正常生活。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整形外科系主任廖漢聰醫師指出,顱顏面的「對稱」及「立體」結構,除了在外觀上提供給人辨識的第一印象,更重要的是裡面包含了多項重要的維生器官及組織,如大腦、動靜脈及腦神經,堪稱身體最複雜的構造。彭姓雕刻師車禍後驚覺不對勁,前往醫院檢查,經電腦斷層掃描檢查,發現左臉嚴重顴骨位移性骨折,及眼眶骨爆裂性骨折。

廖漢聰表示,因撞擊產生的骨折,前兩周為處理的黃金期,因為骨骼肌肉神經都還有許多「參考點」,方便外科醫師做復位;然而,彭先生拖延超過三個月,骨骼、肌肉的參考點都已不見。長庚醫院採3D列印科技,將患者的完整無損的右臉掃描後,翻轉建模,藉此模擬患者左臉回覆後應有的位置,手術時再以電腦導航輔助,順利讓患者的骨骼眼睛成功完成復位,讓彭先生得以重拾最愛的雕刻工作。

另有六十五歲患者陳先生,因為口腔癌手術及電療後產生下顎骨缺損,進而導致顏面變形及上下牙齒咬合異常,無法咀嚼進食,只能靠鼻胃管管灌進食。然而下顎骨是三維立體U形的特殊結構,傳統是依照手術者的經驗來重建下巴骨的形狀,但往往無法重建原來下巴的形狀而導致「顏面不對稱」,造成咬合異常與顳顎關節功能異常。陳先生也在3D列印的輔助下,恢復了下巴原本的形狀。

廖漢聰說,隨著科技進步,現代顱顏重建醫學已經由傳統經驗醫學,進入電腦輔助的精準醫學,藉由電腦導航輔助系統及3D列印科技,可讓整形外科醫師在手術中可更精準的重建臉部的對稱性及立體感,也可在手術中避免傷到重要器官,減少併發症產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