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桐烹佳餚 家人品嘗愛

杜憲昌 |2017.03.21
18879觀看次
字級
焦桐烹佳餚 家人品嘗愛 圖/焦桐提供、資料照片
焦桐喜歡烹煮美食給女兒享用。 圖/焦桐提供、資料照片
焦桐烹佳餚 家人品嘗愛 圖/焦桐提供、資料照片

文/記者杜憲昌

佛光山台北道場「2017生耕致富講座—跨世代對話專題」,日前邀請飲食文學作家焦桐父女共同對談「為小情人做早餐」。飲食是焦桐一家重要的共同活動,透過父女倆的對話,不僅清楚呈現其「獨特」的生活樣貌,同時藉其濃重的家庭情感,也提醒了聽眾應該及時珍惜所愛。

常說「民以食為天」、「呷飯皇帝大」!飲食對許多人而言,或許只是尋常的行為,但對作家焦桐來說,食,不只是一種生活美學,一道道親膾的佳餚,佐以深情調味,更融成一段段珍貴的家庭記憶。這「食為生」,就葉府一家,所指的可不僅是生存,更是生活與生命的一部分。

詩人焦桐,近年更為人所熟知的,卻多是飲食作家的身分;而詩人寫食,更讓這世俗不過的口腹之欲,不僅多了文化意涵,也加添許多的浪漫情懷。作家張曉風就說:「關於美食寫作其實20年前、30年前、40年前乃至50年前,早就有人在寫了,早期的美食寫作重點是懷鄉,美食文學到逯耀東而一變,至焦桐而二變,逯氏把地區懷念擴充為歷史懷念,美食終於走進歷史的大殿堂,而焦桐卻把食物加以詩的桂冠,讓它接近宗教的高度」。

焦桐耕耘飲食文學20載,被喻為「飲食文學教父」,但追究何以開始飲食為文,顯然不是「家學淵源」,而是因緣所致。原來竟是寫了詩集《完全壯陽食譜》,讓他被誤以為是美食家,屢屢受邀品評美食,為了名實相符,所以才開始著手研究美食,動手作起羹湯。

焦桐清楚記得十多年前他的廚房初體驗,那是一道煎牛小排,墨黑色成品,當時稚齡的大女兒葉珊一看就退避三舍,嘴裡不斷嘟念著「好噁心」,而焦妻(焦桐總如此稱呼太太謝秀麗)卻相當捧場,舉箸夾了一塊入口,更以撒嬌的語調對著他直呼好吃。第一次作菜就得到如此誇張的讚美,讓焦桐自此之後心甘情願地作菜「孝敬」,每天耗費至少6小時在廚房研究各式菜色。

家中飄散菜香 生氣蓬勃

焦桐笑說,多少年之後,他才領悟到,原來女人的智慧是遠在男人之上,因為懂得善用「回饋」,讓他自願擔下主廚的任務。不過他也提出奉勸,女人即使聰明,但也不要機關算盡,否則會像焦妻,在他開始下廚作菜後,足足胖了20公斤。

而對於孔老夫子的「君子遠庖廚」,顯然這位文學系教授不認同。他說,「下廚本來就該是男人的工作」,因為下廚會動到刀、火還有油,是有危險性的,「一個男人怎能忍心讓他心愛的女人去碰觸這些危險?」所以不下廚作菜的男人,就絕對不會是個好爸爸、好老公、好兒子和好男友。

就是這分對廚房近乎偏執的熱愛,讓焦桐覺得「食物飄散出來的氣味充滿了樂趣,也充滿了靈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他總在餐桌和書桌之間遊走。他認為廚房裡的一切,包括攪拌蛋液和鍋蓋碰撞的聲音、蒸籠冒出的蒸氣、烤箱計時器的叮噹聲,都能讓家庭更顯生氣。他甚至主張「家庭中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廚房」,所以一個家庭,不僅廚房大小要占全家面積一半以上,而且所有房門開口也都應該朝向廚房,那才是真正理想的住家。

暴食之旅 難忘趣事回憶

焦桐除了愛煮,其實他也嗜吃。他稱自己是「吃貨」,為了吃上一碗美味的虱目魚粥,他可以趕早特地開車遠到南機場,令焦妻心疑是不是另有「隱情」,也要起早陪著一起去。結果竟連焦妻也跟著「一試成主顧」,回家後還頻頻向女兒誇耀有多麼好吃。

而葉珊則對焦桐的「暴食」特別記憶深刻。她說,有次焦桐規畫了一趟到台中的家庭旅遊,前一晚還特地印了行程表分給大家,結果一看,標題大大的七個字「暴食縱貫線之旅」,當天果真就是一路吃到底,雖然道道確是美味,但吃多了還是不免暴氣,讓她和妹妹回程全都臭著臉。

另外,焦桐作菜也是奉行「大而美」,常常一大盤重口味的炒米粉,讓母女三人不由得吃到鍋盤見底,但吃完後又不禁對他生氣,「怎麼不了解女人對於身材的在意?」可焦桐卻不知母女氣從何來,一而再地依然故我。這亦又是他們家庭另一樁生活趣事記憶。

餵食妻女 寵心無上限

都說「女兒是爸爸的前世情人」,焦桐有兩個女兒,還有今世的情人焦妻,他身處女人國中更顯得「一枝獨秀」。雖然焦桐口中抱怨著,三個女人分處不同生理時期,令他好長時間生活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但說時嘴角卻是不自主地上揚,讓人感受到他對這三個女人的柔情與疼惜。

美食似是焦桐最擅長疼愛家人的方式。他回想自己對於食物的熱情,或許正是來自於「餵食」。像當年餵女兒牛奶,看她們在吸吮時候那麼專注、自然與愉快,就感覺到食物鼓舞了他的精神意志。而為她們做菜,不只銘刻了焦桐生命的烹調情懷,同時更是與家人之間的生活故事書寫,幾近於就是一部家庭的生活史。

葉珊和妹妹葉雙相差十二歲,以前焦桐還是個窮詩人,後來才成了美食家,姐妹倆總愛開玩笑,說一個是窮詩人的女兒,一個是美食家的女兒,待遇實有天壤之別。葉珊不愛進廚房,一來怕火,二來是因爸爸會煮給她們吃。後來是到了英國留學,不得不自力更生,才走進廚房,也才發現烹飪是這麼有趣的一件事。

她說,那時媽媽擔心她在異地生活,問要不要每天給她一道食譜。有次媽媽在臉書上教她做菜,寫了一堆步驟,「結果爸爸看了,全都是錯,後來他又重寫一遍」,可見媽媽在家其實也是「天之嬌妻」,根本都是等著被餵食。

葉珊說,焦桐對於煮食,幾乎是到了苛刻的地步,包括煮飯,都有自己的一套標準,「他會要求一定要把米瀝得很乾,然後精準地計較米和水的比例,這樣煮出來的飯才會好吃」,而果真,是自己也嘗試了之後,才發現煮食並非就在網路上「谷歌」那麼簡單,其實還有許多的「眉角」。因此,她漸漸地也喜歡上了下廚,才感覺到,「有個美食家爸爸,其實也還滿幸運」。

只是,幸運歸幸運,關於焦桐對食的苛刻,三個女人有時也不免小有抱怨。她說,有時母女會趁著外出散步,偷偷地在外面吃鹹酥雞,或者焦桐不在家,3人一起在床上吃吐司,稍微享受一下「墮落」的時光,反倒成為僅屬母女3人的小小「叛逆」回憶。

變化蔬果組合 豐富味覺

焦桐去年出版一本《蔬果歲時記》,寫了多本飲食文學書,這還是焦桐第一本以蔬果為主題的著作,「轉性」也令得出版社大為振奮,還特別以「飲食文學教父從良,開始接近蔬果」來做為宣傳的文案。

葉珊說,焦桐素來不愛青菜,都講「我又不是羊,幹嘛要吃草」。即便中年後因為健康考量被家人逼要吃青菜,他也總把菜做得很繁複,就如炒高麗菜,也要加入干貝、水果酒、XO醬,這反而讓她們母女對於單純的水煮青菜是更加期待。

焦桐認為,蔬菜不像肉品,可以肉質香征服人的味覺,表現出的,反倒是一種清淡的美學。雖然他說是因為被醫生檢驗出血糖過高,才開始更親近蔬果,但內裡沒有言明的,是與焦妻及女兒們對蔬果的共同記憶。

焦桐特別提到南瓜,因為南瓜是種弔詭的蔬菜,雖然是甜的,卻可以降血糖,而一般瓜果性寒,南瓜卻是溫和,適合脾胃虛寒之人。在早晨的餐桌上,常見各種不同的南瓜菜色,像南瓜燉飯、南瓜炒米粉、南瓜粥,他希望透過各式變化來豐富女兒的味覺經驗,也能讓女兒更感受到爸爸對她們的寵愛。

而雨來菇則是專屬他與妻的記憶。焦桐說,那是在八里,一個微雨的天氣,他和病重的妻子共撐一把傘,在河岸邊散步,走進一家原住民餐廳,攤開菜單,第一個吸引到他們目光的,就是雨來菇。雨來菇是一種天然綠藻,還有一個浪漫唯美的別名,叫做「情人的眼淚」。那是他第一次吃到雨來菇,後來有次在市場見到,隨即就買了回家試做。他將蔥、薑和辣椒炒香後,再加入韭菜、雨來菇和雞蛋拌炒,女兒嘗後也直呼美味。

訴說得雲淡風輕,可明眼人理解,這是焦桐不喜口頭表真情,而以擅長的廚藝來傳達對妻的思念。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