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運月票搭到飽 通勤族未必買單

原文/王彥喬 整理/記者李碧華 |2016.11.19
1141觀看次
字級

原文/王彥喬

整理/記者李碧華

台北市是首善之都,交通擁擠、馬路塞車是繁榮城市的必然景象。市長柯文哲因此提出「共享、綠能與E化」等符合時代潮流的交通概念,其中的共享,就是要推廣公共運輸,希望吸引機車族能夠轉搭捷運,目標族群並不是汽機車族,也不是為了減少尖峰時段的壅塞狀況,而是用來回饋高度使用、長途搭乘通勤的特定客群。近日已公布最新「月票2500搭到飽,捷運全區通行30日票」,希望減輕搭乘長距離、高度使用旅客的負擔,當然也希望增加旅客搭乘模式,吸引旅遊、購物逛街等搭乘次數,減少機車等私人交通工具的使用,馬路打結也將獲得減緩與解決。

在柯文哲自爆目前符合新月票優惠的卡僅一千一百多張後,各方也評估政策成功「標準」,預計明年一月推出的此案,北捷將因此補貼多少?受益民眾如何推估?諸多問題將逐一浮現,因為「方便」與「習慣」,是現代人在機車與YouBike之間的代步工具考量。市議員何志偉質疑,若從捷運新北投站到北市府站,民眾至少要來回一百二十六次才能夠回本,感覺北市府政策未成熟就「冒失」推出。

「票價影響民眾行動並明顯,乘車優惠恐難影響目前的通勤方式。」捷運公司總經理顏邦傑也判斷,民眾不會因為捷運票價便宜一點就改變既定的習慣通勤方式,僅可能吸引到少數台北地區的機車族。另一方面,捷運公司以數據計算每月收費兩千五百元來看,勢必會有「自貼款」的部分要從市庫支出,在柯文哲宣示捷運票價兩年內不漲價的情況下,若要「不虧損」就必須靠「業外收入」補足財務缺口。

此一票到底的搭到飽政策看在機車黨黨主席董建一眼中,方向雖正確,但月票兩千五百元價格卻偏高,引導機車民眾換搭捷運的效益不大,「且捷運公司顯然忽略了機車族相當在意的時間成本以及可接受轉承次數。」恐成一立意良善,但無後勁的短命政策。他指出,以每三十天計算,每天花在搭乘捷運上要達八十四元以上,才會有誘因購買此「吃到飽月票」,以當前捷運票價最高五十多元計算,若民眾購買後發現花不到此數,反而讓民眾出門時,受限於「要賺回來」的精打細算心理,犧牲選擇其他交通工具的機會,如此一來,政策的思考的確有欠周延。

董建一解釋,市府的目的是吸引住在台北郊區的民眾從機車轉搭捷運,比方說住土城地區民眾,由於距離遠,這些人本來騎長程的機會就不高,他認為,這批人早早轉為搭乘捷運,不需要再用月票來轉移他們的通勤方式。

至於,是否能吸引住在市區外,但又不太遠的民眾,如中和、永和等地區,且頻繁在市區中移動的上班族?董建一表示,會有一點效果,但效益也不大,以中和地區到市中心為例,單趟約二十五至三十元,定點上班的通勤族,每日來回花費約五十至六十元,月花費總計一千一百至一千三百二十元,與搭到飽月票相較,並不划算,也就是說,沒有誘因吸引這些民眾響應此搭到飽政策。

都市發展

北捷30年 3大失敗

北捷三十年,台北市柯文哲總結了的「三大失敗」是:沒有依照TOD的方向發展、商業化失敗、沒有帶動台灣的捷運產業。

柯文哲表示,第一,TOD(以公共運輸為導向的都市發展)失敗,而這也是內科交通目前最大困境,他希望內科人在這裡工作,就住在這裡,這樣就不會塞車。

第二是商業化失敗,他認為,捷運站的共構建物用途應是「商場」而不是現在的「豪宅」,因為人潮是錢潮,但北市沒有將捷運站與商業集中地結合,而這也是柯文哲赴日本大阪取經後的想法。

第三,北捷興建捷運花費六千億,卻沒有帶動整個捷運在台灣的產業,柯指出,像是中國大陸會到其他國家承攬高鐵案,順便把產業帶動了起來。

基於這些失敗,柯文哲認為,以後抽公宅時,會把工作區域納入抽籤考量,把「住哪就該在哪工作」的考慮放進政策中,減少民眾通勤時間。他說,內部討論後決定,將在現有基礎上,增加捷運站的業外收入,用業外收入,補貼運價的差額,因為若票價不調漲,就需要靠更多的政府補貼,但柯不贊成。柯文哲表示,未來「捷運站的商業化」會開始進行,任內的兩年多,商業化收入會彌補票價調漲的部分,所以不會調漲捷運票價。

民眾接受度

機車族相當在意時間成本

董建一提醒北市府,勿忽略了機車族相當在意的「時間成本」問題。機車族往往是基於工作上急需移動的需求,而無法搭捷運,比方說跑業務者,便不大可能搭捷運移動,「時間上的損耗是機車族相當在意的」,另外,「可接受的轉乘次數」也往往是北市府忽略的考量因子,以他個人來說,捷運轉乘一次是極限,轉乘兩次以上,便覺麻煩,幾乎不想搭捷運。

董建一表示,以世界的趨勢來看,基於推動公共運輸的需要,車票價會有天花板,因此,交通本業「虧錢」是常態,必須依靠業外收入來補足,他認為,捷運公司此道政策方向雖正確,但民眾接受度不會高,需調降價格才會有明顯效果。至於月票需調整為多少?基於捷運公司不願釋放每日大台北民眾搭乘的大數據資料給外界知道,外界很難估算與監督捷運公司的施政。

(資料提供╲http://bit.ly/2f56dar風傳媒)

3個案例

如何思考交通工具這件事

本文訪問了3位私人汽、機車的各類型使用者,從工作與生活出發,去觀察他們究竟是如何思考「交通工具」這件事。

案例1

廚師阿勛:機動買菜 YouBike辦不到

阿勛是一位廚師,為了工作需要搬到士林區附近租屋,每天騎乘機車到店裡工作,車程約五分鐘左右。對他來說,住家周邊沒有YouBike站點,所以排除了騎YouBike上班的可能,不過,就算有,他也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騎機車。原因非常簡單,為了「機動」需要。

對一位廚師來說,廚房裡忽然間少了油鹽或玉米,可是天大的事!此時,阿勛必須以最快速度前往最近的超市補貨,如此,就注定了YouBike沒有參與他工作的可能。就算是休假時間,由於公車班次的不穩定及塞車的不確定性,讓阿勛對台北的公運望而卻步,自然也不會想要騎YouBike再轉乘公車。

阿勛的工作對「隨時移動」的需求並未消失,若他繼續養機車,因此提高的成本只會導致這位在台北打拼的25歲年輕人每月少存1000元,可能因此延緩他實現創業的夢想,也有可能因為生活成本的壓力,把他趕出他想築夢的台北市。

案例2

保險員傑哥:

隨傳隨到 再貴也要養車

傑哥是位工作四年的保險業務員,每天的任務除了拜訪客戶,還是拜訪客戶,住在桃園的他,每周頻繁往返雙北,「跨縣市」且「長距離」移動的需求,讓他除了機車外,還得再加養一部汽車。

對傑哥來說,保險業務的跑攤需求,不可能透過公共運輸解決,因為客戶只要一通電話,他便需要隨傳隨到,所以即使養車價格再高,他也只能毫無選擇餘地的吞下,利用YouBike通勤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了。

案例3

上班族吳先生:小聚、

約會 騎機車方便又習慣

吳先生在大學時期便買了機車,是帶女友出去最拉風的工具。他大學畢業後工作,每天固定從信義區的家裡出發,騎機車30分鐘到位在內湖的公司上班,即使內湖在上班尖峰時間常常塞車,他仍不願搭乘捷運上班。因為下班後,可能還會臨時約朋友見個面聊聊天,而許多聚會的地點,搭乘公共運輸工具未必方便,只有機車才能滿足「方便」與「習慣」,即便每月須再增加1000元的持有成本,他仍會毫不猶豫地埋單。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