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一筆字古德悟道詩】(52)

星雲大師  |2016.11.23
2766觀看次
字級
坐破蒲團不用功, 何時及第悟真空; 真是一番齊著力, 桃花三月看飛紅。 ──古德

坐破蒲團不用功,
何時及第悟真空;
真是一番齊著力,
桃花三月看飛紅。
                 ──古德

【賞析】
「坐破蒲團不用功,何時及第悟心空」,一個人光在形式上修行,只是做足表面工夫,是沒有用的,就是把蒲團坐破了,不用心地去修持,也不能得道。有謂「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徒然」,我們要想悟道,必須用心下工夫。
在人生的舞台上,不管我們在哪一個階層工作,主角也好,幕僚也好,都要守本分、能負責,配合整個大團體的運作,這就是「及第悟心空」。
「直是一番齊著力,桃花三月看飛紅」,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要盡力而為,你有多少的物力、多少的體力、多少的腦力、多少的心力,在與大眾共事時,使勁的都用出來。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人人能如此齊著力,正如桃花三月盛開時,自然就能更美更豔了。
──節錄自《星雲說偈》

 今朝浴佛事如何,
清淨心田也洗麼;
塵垢不知何處得,
古來明月照江波。
         ──宋‧胡宏
【作者】
胡宏(1105~1161)字仁仲,福建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南宋理學名家,家住衡山之下,人稱「五峰先生」。從小跟隨父親胡安國學習程氏理學,在學術思想上,上承二程(程顥、程頤)、楊時,下啟張拭、朱熹,為北宋到南宋理學發展的重要一環。與父親共同建立「湖湘學派」。父子與佛教僧人皆有所往來,主張「儒以性為本,佛以心為宗」、「儒者存心養性,禪家識心見性」,明辨儒佛之不同。

學道的方向
文/星雲大師

無論信仰宗教或是道德的養成,想要探究真理,深入精髓,都需要經歷一番身心的努力。學道,是一個十分耐人尋味的過程,偶爾難免會迷失,但只要不失方向,最終必能徹見真理風光。如何看清自己學道的目標與方向,以下四點:

第一、道之成在我:一位信徒問趙州禪師:「如何參禪悟道?」禪師不予理會,拋下一句話說:「我要小便去。」走了幾步,停下來回頭告訴信徒:「你看!這等小事,還要我自己去,別人替代不了啊!」這意思是,學道是自我挑戰、自我超越的過程,點點滴滴,都需要親身經歷,如實感受,才能內化成為生命的體驗。因此,道之所成,是要靠自己去實踐、去圓滿的。
第二、道之行在時:世間萬事萬物的完成,都需要時間的醞釀。好比花苞要經過時間的含待,才能綻放,雞蛋也需要時間的孵育,小雞才會誕生。修道也是一樣,所謂「沒有天生的釋迦,沒有自然的彌勒」,要成熟心志、堅固道心,時間的歷練與耐心的養成,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第三、道之美在人:道之美,在於人的實踐彰顯。像佛陀時代擔糞尼提、貧女難陀,他們的身分雖然卑賤,生活窮困,但心中對法的恭敬與供養,卻是無上莊嚴清淨,流露的道氣,也因而美麗高貴。學道的人,重視的是內在的修持,以道德涵養自心,莊嚴自己,才能顯出「道」的美。
第四、道之證在修:佛教有所謂「修所成慧」,意即透過實修來體證自我的心性是否覺悟,道業是否增上。修,就是實踐、就是行持。好比要獲得一項專業技能,必須自我努力修習、專研,才能獲得;一如道業的成就,也要透過修行、內觀、參訪、服務等種種法門,以體驗宗教精神,體證真理。因此,道之證在修。
學道,不必拘泥身分,出家是學道,在家也一樣可以學道,二六時中,各行各業,都不妨礙學道,學道也不妨礙工作。
學道的方向在哪裡?有以下這四點。

第一、道之成在我。
第二、道之行在時。
第三、道之美在人。
第四、道之證在修。

摘自《星雲法語》第一冊 P.42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