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另類思考的「間隔年」

執筆人:楊朝祥 佛光大學校長 |2016.07.22
1455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楊朝祥 佛光大學校長

執筆人:楊朝祥

佛光大學校長

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大女兒瑪莉亞已被哈佛大學錄取,但她並沒有選擇高中畢業後直接進入哈佛就讀,而是先休學,要度過一年的「間隔年」(gap year)之後,再追隨父母的腳步進入哈佛就讀,追求人生的目標。瑪莉亞的選擇,在西方世界也許司空見慣,但在東方的文化裡,似乎是一個奇怪的抉擇。

所謂「間隔年」是指高中畢業的學生不直接進入大學就讀,而是休學一年從事旅遊、義工或打工的活動,以獲取更多的人生經驗,進而認識自我、增廣視野、累積人生經驗、進而追求自己人生真正的目標。

「間隔年」的這個概念起源於英國,從十七世紀就開始發跡,而到了一九六○、七○年代開始在英國流行,之後,傳到美國,許多的明星大學,如哈佛大學、普林斯頓都在推廣這個概念。

根據AGA(The American Gap Association)的資料顯示,從二○○六年開始,選擇「間隔年」的美國學生人數每年有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的增長。而根據洛杉磯加州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的調查,二○一五年,已有百分之二點二的美國年輕人會選擇「間隔年」。

「間隔年」在我國的社會中是一個嶄新的概念,與傳統的社會觀念頗有扞格之處。在傳統的觀念裡,孩子的求學生涯,最好是「一以貫之」,幼兒園、國民中小學、高中、大學、研究所要連貫,甚至於就業、結婚生子都要按部就班,怎可還沒上大學就休學一年?更何況休學都是那些功課不佳、品行不良學生的專利,休學將被標籤化,對未來的升學、就業,甚至成家立業都會有負面的影響,若非不得已,學生絕不輕言休學。

另一個阻礙「間隔年」推展的障礙是家長對孩子安全的顧慮,現今的家庭孩子都生得少,父母對子女的關愛比過去更深更溺,因此也養出了許多的「媽寶」、「爸寶」,而這情形卻是愈是富裕的家庭愈是如此。「間隔年」內孩子要安排國外旅遊、擔任義工、或者海外實習,家長經濟的支持固然重要,但家長對孩子安全的關心,卻常成為「間隔年」的絆腳石。

然而,試觀國內大學生成長、就學、生活的狀況,看到學生無法認清自我、無法獨立生活、對自己就讀的系所不感興趣,對人生的目標感到茫然,「間隔年」制度的推動對學生的成長應有所幫助。但是,就以美國的先進,也僅有百分之二點二會選擇「間隔年」,因此,在國內推動這個制度,也許必須改弦易張,另有一套做法。

過去,技術學院僅有台灣工業技術學院(台灣科技大學的前身)一所的時代,高職畢業的學生升學二專,必須先有兩年的工作經驗,其目的就是希望升入大專之前,先有社會的歷練,以了解自我、確實掌握人生的目標,但後來因工作經驗證明作假,政策形同虛設因而停擺。

先工作一段時間再升學的「區間車」式培訓在就業導向的教育中應更具有相當實質意義,去年公布實施的《技術及職業教育法》即規定技專校院得優先招收具一定實務工作經驗之學生,本條文的規定,將使求學、就業接續進行的「區間車」學制,得以落實。了解真實的世界之後再延續自己的學業,學生對自己的生涯目標將更加清晰、也知道要學什麼,為什麼要學。

在台灣推動「間隔年」也許有實質的困難,但若以「區間車」制度替代,不僅具有「間隔年」的實質意義,卻無「間隔年」窒礙難行的障礙,應是另外一種適應台灣社會環境的新思惟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