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人讀景 枯樹的示相

文/阮義忠 |2016.05.19
1430觀看次
字級
關渡山居窗前枯樹 圖/阮義忠

文/阮義忠

背山面海的關渡山居坐東望西,景美、西晒,冬天溫暖、夏日酷熱。雖可開空調,但年歲漸長,眼睛愈來愈怕光,正午時分便覺得豔陽不可親。可是,窗簾拉上,光線便會完全摒除在外,半開,景色又會被裁切。左思右想,決定再加一層紗幕。於是專程進城找窗簾公司來量尺寸,又精心挑選了孔目最大的的透光白窗簾,擇日請師傅前來設置。

聽來拉雜、瑣碎,可我把生活小事都當成遊戲,帶著藝術創作的心情提升居家品質,並藉以激發靈感。生活與藝術本當融合,可有些人卻偏偏把它一分為二。生活狀態明明一塌糊塗,卻不思調理,逃避到創作天地,以為在那兒就能找到理想境界。但這卻會讓人漸漸認為現實理當充滿缺陷,而藝術才是至美無暇的。

窗簾裝好後,我開心極了,彷彿擁有了全新的氛圍,拿起相機,把拍過無數次的各個角落又拍了一遍。原來,光可以既強又柔。強跟柔原本是對立的,但經過一道手續、一個閘門或是一種處理,換句話說,只要找對方法,就可以讓兩者並存。

我透過新窗簾拍熟悉的觀音山、淡水河、出海口,再將鏡頭轉回室內。拍著拍著,就被窗旁的這株樹迷住了。之前在強光下,它毫無躲閃地展現著枯枝、枯葉,看起來就是一種乾燥花、一株裝飾品。但現在,籠罩於柔光之中的它,如同被溫潤的手輕撫著,霎時回魂。

它本是台北藝術大學近校門口的一棵大樹支幹。母樹受蟲害侵襲,整株病死枯萎,強風折枝,將它甩在路上。那天我晨走經過,擔心有人絆倒,便將它移往邊上。雙手把它抬起來時,發現它的形狀很美,被當垃圾處理未免太可惜了,不如帶回家裡當擺飾。念頭一起,便用肩膀扛著它,一路走回關渡山居。

那天風很大,原來相當茂密的枯葉被吹得沿路飄散,回到家只剩下一半。也好,經過強風考驗,留下的樹葉應該比用強力膠黏的還牢了。往花盆裡一豎,便成了最自然的雕刻品,再厲害的藝術家也無法創作出來。因為它不是一株植物的生命模擬,而是生命本身生、老、病、死的示相。

後來我決定辭掉台北藝術大學的教職,到大陸成立攝影工作坊。趁上關渡山居等候裝窗簾時,特地去拜訪美術系主任,哪知撲了個空,只有請助教轉達來意。到底是在這所學校教了近三十年,百感交集,心裡彷彿有塊石頭壓著。在山居看到這棵枯樹,心想,它便是我從學校帶回來的唯一紀念品了。

手機響起,打斷了我的思緒。系主任希望我無論如何都要繼續留在學校,實在忙不過來,大學部可暫時放下,研究生的創作卻不能不指導。「大陸那邊有課,這邊可以請假,回來再補課便是,你在兩岸不都是教書嘛!」

這麼一來,倒不能堅持己意了。然而,體力一年不如一年,我在北藝大還能教多久?在大陸又能教幾年?誰也不能告訴我。但我相信,在兩岸,都會有我的學生繼續教下去,就像這棵枯樹,在茁壯時,已不知有多少種子隨風飄揚,落地生根。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