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台北減壓的途徑

 |2016.04.19
1576觀看次
字級

高雄市長陳菊在議會施政報告,痛批「財政不正義」,指中央財政分配對高雄很不公平,她將向新政府提出兩大訴求:公平分配北高兩市勞健保補助;盡速修正財政收支劃分法,擴大地方財源。

南部縣市長期批評政府重北輕南,民進黨完全執政後,主導國政力量大於陳水扁時期,應可對平衡南北有所作為。平衡南北差距曾討論的議題不少,包括首都搬遷等議題。

立院現址原為國中用地,每年得繳五千萬元租金給台北市府,多次希望變更為機關用地。方法之一是「以地易地」,台北市有三塊國有地可交換。台中市、台南市爭取南遷,都稱土地不是問題。

台北交通天天黑暗期,內湖地區尤甚;柯文哲日前拋出輕軌捷運構想,被批無濟於事。人太多,車太多,幾乎是台北所有問題的癥結,唯一辦法就是疏散。歷來各方有關「首都減壓」的主張,可歸納為三項。

第一,台灣可發展三個核心城市,北部是經濟中心,中部是行政中心、南部則是政治中心,達到「台北減壓」。除立院遷建,文化部、原民會與農委會等部會原就不適合留在台北,應適度分散。或者,如部分縣市長的建議,連行政院、總統府也南遷台中或高雄。

第二,首都南遷後,台北傾全力發展經濟,如紐約、上海既可達到區域平衡,也避免政策囿於台北觀點。重北輕南之怨部分原因在於心理因素,中南部分置行政、政治中心,將有益於區域和諧。

第三,截至今年三月,台北市人口有兩百七十四萬,新北市更多達三百九十七萬,共六百六十多萬人,占全台人口三分之一。專家表示大台北地區「土地承載力」最多五百萬人,已經超載。中南部人口外移嚴重,明顯傾斜。「首都減壓」可同時達成「台北減壓」。

台北減壓有三個面向可思考。首先是「土地承載力」減壓,又稱人口承載力,是指在維持一定生活水平,且不引起土地退化前提下,一個區域能永久供養的人口數量及人類活動水平。台北交通擁擠是因人多車就多,首都若遷出,問題大半就迎刃而解。

其次是環境承載力。自然環境提供各種有形與無形資源,還容納、消化人類的廢棄物。「首都遷移」可減輕「資源承載力」,扭轉人口過度集中大台北。台北若人口減半,自然環境休養生息,空氣品質將改善。生活空間不再擁擠,人們心情平靜祥和,也有助改善治安。

第三,大都會警察勤務繁重,物價又高,引發人力外流問題。尤其雙北市警察,請調外縣市比率高。警政署曾擬增列「都會加給」或「首都加給」,但因涉及層面大;且其他縣市批評「不願當二等公民」而作罷。

台北市物價,全台最高。領同樣薪水住在不同縣市的人,實際支付上,台北人反而相對「低薪」。尤其房價,「首都減壓」可帶來「房價減壓」,台北年輕人的購屋壓力也減輕了。

台灣面積不大,各縣市幾乎都在一日生活圈內。新政府上台後,若進行國土規劃法和行政區劃法修正,首都南遷應考慮。台北減壓,更可平衡南北資源及心理落差。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