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與開發水準

 |2016.02.13
1396觀看次
字級

救濟窮人時,人們普遍認為「給魚吃,不如給釣竿。」因一條魚可得一頓飽,就像救濟金,吃完就沒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給魚就像給白吃的午餐,受救濟者可能繼續怠惰。給釣竿就像幫助找到工作,日後天天有魚吃。

白吃的午餐只會令人怠惰嗎?荷蘭蒂爾堡市去年做實驗,選出兩百五十人,每月發一千四百五十美元。入選者是原就領取社會救濟的人,實驗開始後,救濟就取消。許多人質疑這是鼓勵偷懶,既然可以不勞而獲,為什麼還要工作?

實驗理念認為,工作若只是為了餬口,對個人、社會都不是好事。「壞工作」使人缺乏鬥志,無法自我滿足;對精神健康的損害甚於失業。實驗想得知,生活不虞匱乏後,個人生活品質會不會提升?社會將更有活力或更墮落?

依荷蘭生活水平,每月一千餘美元僅夠維持基本生活,除非極為懶散,大多數人還是會去上班,做更有建設性的工作,在沒有生活壓力下發展興趣,或增加收入提高生活品質。

這個實驗理想性太高,甚至是對人性的考驗。但有國家成功做到了。西南非的納米比亞二○○八年選擇一個村落,每人每月發八十美元,兩年後經濟活絡,犯罪減少,兒童營養改善,上學人數增多。二○一○年印度幾個村落跟進,每家每月發二十四美元,一年後居住、衛生、營養、健康、教育都進步了。

但在人口少的偏鄉進行的實驗,若要擴及全國,國家財政必難負擔。納米比亞至今還是窮,印度貧富差距懸殊,間接證明理想性的實驗好高騖遠。

哈佛大學哈瑞森、杭亭頓於二○○○年出版《為什麼文化很重要?》一書,杭廷頓寫道,一九六○年代迦納與南韓經濟狀況相似,國民所得接近,以出口為主,也都接受相同程度的經濟援助。

三十年後,南韓成為世界第十四大經濟體。迦納沒有改變,國民所得只有南韓的十五分之一。

杭廷頓認為文化是差異的主因。南韓重視節儉、投資、教育、組織、紀律,願意努力工作;迦納的價值觀卻迥異。換句話說,關鍵在文化的影響。哈瑞森寫的《未開發是一種心態》,書名就解釋了文化的影響。

《富比世》雜誌去年底刊登文章稱,五個跡象顯示台灣只是新興國家,而非先進國家,包括房舍建築、綠地保護、執法效率、生活品質,以及與陌生者的人際關係。台灣經濟被韓國快速追過,應也是文化使然。

法國商家周日不開店,政府二○一四年提案,希望周日營業,刺激消費,挽救經濟。但許多商店反對,說「經濟難道比其他一切都重要嗎?」中國經濟崛起,許多歐洲人抱怨:「難道要我們像中國人,如工蟻般無眠無休工作?」

民族性也是文化指標,希臘都被歐盟債主認為太懶散,紓困條件沒有明講的就是勤快工作。荷蘭白吃的午餐是否鼓勵懶散?這涉及人性,而人有千百種。

基本生活費的補助給肯上進的人機會,「懶鬼」則可能找到藉口。美國有人靠領救濟金過日子,因為能找到的工作薪資更少,不如賦閒在家。「給魚吃,不如給釣竿」更符合人性,不同文化、民族性的國家要因地制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