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大學合併真能有助高教發展?

執筆人:楊朝祥佛光大學校長 |2016.01.15
1433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楊朝祥佛光大學校長

台灣僅有兩千三百萬人口,卻有高達近一百六十所的大專校院,而在大專校院太多的情況下,屋漏又偏逢連夜雨,卻又遭逢少子化浪潮的衝擊,致使生源日益吃緊,大學招生困難。為解決生源不足的問題,教育部開始啟動公立大學合併,私立大學退場的機制。

日前,國立交通大學與國立陽明大學醞釀合併,雖然教育部表示樂觀其成,但在陽明大學舉行的校務會議中,合併案未達成共識,因此決定暫緩議。而目前尚有包括成功大學和台南藝術大學、清華大學和新竹教育大學,台東大學和台東專科學校洽談合併案,教育部表示,若能整併成功,將有助於台灣未來的高教發展。

教育部推動公立大學合併,主要是因社會對學生日少,高等教育院校太多,常有批評,希望透過整併的方式減少學校的數目,然因各被點名合併的學校大都表示抗拒,教育部不僅修改大學法以獲得合併公立大學的主導權,而且以「合併後,教職、學生數不減少,合併後經費支出不變。」來誘導大學合併,然而這樣的合併,到底意義何在?

如果每個大學都能為培育社會有用的人才,學校的數目真有那麼重要嗎?「因為少子化,要合併公立大學」,可是大學合併之後,原有的系所、學院沒有裁減,反倒又增加新的系所,招生的人數不減反增,對生源減少不但沒有助益,反而是火上加油,讓生源不足的情況更加嚴重。除此之外,因學生不減反增,當然更無法裁減教職員,對精簡人事也就毫無助益。

學校整併後,照理應該可以減少開支、節省經費,但事實卻剛好相反,整併的大學以各種名目,如校園空間調整、校舍新建、設備設施更新、成立新系所,要求經費增加,號稱「嫁妝」,過去整併完成的大學幾乎毫無例外,以致新整併的大學都希望援例辦理,甚至有學校還放話,「沒經費,連方案都沒有」。

國人都迷信學校規模「大就是好」,認為學校規模過小或者領域太窄,就沒有競爭力,不容易提升學術水準,在全世界發揮更大的影響力。但加州理工學院學生、麻省理工學生人數都是數千人而已,為何仍聞名世界?而許多的著名藝術學府,如茱莉亞音樂學院,多是獨立學院,領域聚焦,還是世界聞名,顯然,「大就是好」、「領域太窄不利卓越」之說,不攻自破。

再看看過去公立學校整併的結果,共有五組整併完成的大學,包括:「嘉義大學」、「東華大學」、「台中科技大學」、「台北市立大學」以及「屏東大學」。雖然表象上來看已整併完成,但實質上僅是將學校「送作堆」而已,學校原有的院系繼續保留,系所的統合、調整未能推動。

原有院校的架構仍在,學校組織未能有效調整,教職員未能全然融合,至於學術水準的提升,也尚難見到具體的績效,甚至於整併後變成「多校園的大學」,更添增經營的困難度,這樣的整併算是成功嗎?

大學整併是世界潮流,也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但整併的目標必須明確,程序必須完備。整併的目的如果是要減少少子化的衝擊,則系所的調整、學生人數的精簡勢在必行;如果是希望能提升學術水準、競爭力,在全世界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則在整併的過程中,兩校的學術領域如何去蕪存菁,互利互補;系所如何整併調整,相輔相成;教學、研究如何整合、擴大,學生素質如何提升,在在需要詳細的研擬規畫。

無論是同質性學校整併的「精益求精」,或互補型學校整併以使學術領域更「完整齊備」,皆需欲整併學校的教職員工生認知整併的意義,捐棄原有學校的意念,為一個嶄新、有競爭力的「新學校」,完整構思、規畫、共同推動,只有如此的整併才有實質的意義,也才有助於台灣未來的高教發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