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化石 珊瑚化石

文與圖/王良傑、陳志鵬 |2015.12.03
4951觀看次
字級
海竹珊瑚、菊珊瑚化石 圖/王良傑、陳志鵬
不會移動的扇形珊瑚化石 會移動的蕈珊瑚化石 圖/王良傑、陳志鵬
真葉珊瑚、笙珊瑚 圖/王良傑、陳志鵬

文與圖/王良傑、陳志鵬

台灣的珊瑚礁石灰岩,主要分布在台灣西南部,從新竹關西的赤柯山、台南枕頭山,到高雄大崗山、小崗山、半屏山和壽山都有出現,年代愈往南愈新。

珊瑚、海葵和水母都屬於刺絲胞動物,身體只有一個開口,周圍布滿許多觸手,長滿著細小且會分泌毒液的刺絲胞。其中珊瑚還會分泌碳酸鈣並堆積成骨骼,容易形成化石而保存下來。牠們生前雖然利用觸手捕食浮游生物,但主要的營養還是來自體內的共生藻,這也是珊瑚顏色的主要來源,所以當共生藻離開珊瑚時,珊瑚就會變成白色。

珊瑚大部分沒有移動能力,僅有少部分種類例外。單獨生活的珊瑚蟲稱為單體珊瑚,例如蕈珊瑚;很多的珊瑚蟲聚集生長稱為群體珊瑚,例如桌形的軸孔珊瑚。群體珊瑚的體積大、重量重,因此收集一片造形完整的化石很不容易;但收藏一顆單體珊瑚就容易許多。

單體珊瑚的生存方式十分有意思,例如生在海底的扇形珊瑚科單體珊瑚,一生固守在同個地方生活,在大崗山一帶,就能發現個體長得像高腳杯的單體珊瑚化石,布滿了整個小山頭,好像是散亂一地的酒杯。有的種類雖然不會移動,卻緊緊的包住貝殼,與住在裡面的星蟲共生,讓自己被背著到處趴趴走。有的種類外形像草鞋或圓盤,稱為蕈珊瑚,藉由脹大的觸手或體腔來自由游動,大型種類的直徑還可達五十公分。

一般常說,軟珊瑚不是造礁珊瑚,不會產生碳酸鈣骨架,但其中的藍珊瑚和笙珊瑚就是例外,不但具有造礁功能,還能形成化石。笙珊瑚的形狀像中國的笙管樂器,成束的紅色細管即使變成化石,仍相當醒目。藍珊瑚的最大特徵是剖面呈藍色,只是變成化石後較難判斷。這兩種現生珊瑚的碎片,在屏東珊瑚礁海岸都能發現,是很好的學習材料。

深海珊瑚媲美寶石,常成為被盜採的對象。竹珊瑚科的海竹珊瑚呈乳白色,因為外形酷似深海紅珊瑚,而且染色容易,因此常被仿冒成寶石珊瑚後高價出售。帶有菊花紋路的菊珊瑚化石經裁切成玉的造形,拋光、打洞、穿線後配戴,十分受到歡迎。

大崗山產的菊珊瑚化石因年代較輕,質地不夠細密,不適合加工;但是新竹關西赤柯山石灰岩的年代較久,質地較密,可以磨製成為穿戴飾品,俗稱「菊花玉」。由於台灣產的材料及加工成本高,目前市售的菊花玉飾品,已多從國外進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