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與文學之旅 下

文/康原 |2015.06.02
1196觀看次
字級

文/康原

至於台灣的咖啡,約在十八世紀,鴉片戰爭以後,英國商人「德記洋行」,來到台灣經商,發現台灣的環境和南洋及中南美洲相近,認為適合種植咖啡,便在一八八四年(光緒十年),從馬尼拉引進一百多株咖啡苗木「阿拉比卡」,將它們種植在現今台北縣海山鄉,但因運輸路程遙遠,又因包裝技術不佳和管理不嚴謹,使得種植後大都死亡,剩下僅有的十株。

第二年英國茶商又進口咖啡種籽,但又失敗了,不過他們不放棄,過些時日又再度進口,種植在文山地區,終於成功,之後不斷的栽培種植多達三千多株,但三年後,卻因一場大火而焚毀,所剩無幾。

十九世紀,甲午戰爭之後,日本人占據台灣,極力推廣經濟價值很高的咖啡,在一九四一年台灣咖啡產量豐富、品質風味佳,造就咖啡在台灣的全勝時期,傳說八卦山的咖啡是專門種給日本天皇飲用。但不久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咖啡銷售成了問題,又乏人照顧,農人改種稻米,日本戰敗撤退,咖啡乏人問津之後便沒落了。

二十世紀,大約在一九三一年日本木村公司在嘉義、花蓮瑞穗等地種植咖啡;一九五○年隨美軍協防台灣,即溶咖啡引進台灣,初期只有雀巢咖啡;一九六二年第一次國際咖啡協會成立;一九六三年安通農場開始種植咖啡;一九八○年書坊結合的書香咖啡屋,中南部則流行庭園咖啡屋、個人品味的歐洲風格咖啡店、日式咖啡店及目前最興盛的咖啡連鎖店。

記憶中在台灣,現代文學與咖啡館的聯結,該是早期台北的「明星咖啡館」,這裡是白先勇、黃春明等作家,寫稿的地方,許多文學青年去「明星咖啡館」,拜見文學大師,並在此與作家們談文論藝術,品嘗咖啡的滋味。

有人說:「咖啡,是文學裡的象徵與隱喻。」如果與情人喝一杯走味的咖啡,可能愛情將有變卦,如果比喻生命可能是迷失人生的方向。在喝咖啡時香氣四溢,可能代表未來是樂觀的,若有時間好好喝一下咖啡,體會咖啡中的人生,從喝咖啡去認識人性與人生,最好找到在地的咖啡,嘗嘗在自己土地上長出的咖啡,是什麼樣的味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