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故鄉的 海堤邊

文/康原 |2012.11.30
2386觀看次
字級
特殊造型的跨港大橋,是王功港美麗的景觀。圖/康原

台灣玻璃館總經理林肇睢,要我回鄉為「台灣漢寶園」作導覽人員,上一堂故鄉的歷史文化與景點介紹。這個地方是以前的「漢寶休閒農場」,現在為台灣玻璃館接手營運,我曾以《野鳥與花蛤的故鄉》書寫漢寶的歷史、產業、文化,並介紹在漢寶溼地奔跑覓食的野鳥。常見的候鳥有鷺科、鴨科、鷗科和秧雞科等鳥類、還有保育類的黑嘴燕鷗、彩鷸、紅尾伯勞等鳥類,每年都來此度冬。在海灘探頭的招潮蟹,常引起遊客的騷動,這個地方屬於漢寶溼地的一隅。

今年磺溪文學的報導文學獎,陳胤以〈漢寶溼地的風景與時光〉獲得首獎,以一個外地人的眼光,透過賞鳥做了大地的觀察,在抒情之餘對環保的議題提出批判,比如文中寫著:「關於鳥,一拿起望遠鏡,便不由得想起牠們可愛無辜的眼神,與眼神裡猙獰的攝影客的不友善大砲,以及那大砲裡因受誘食而誤食大頭針死亡的日本樹鶯……」,用這樣無奈的字眼來提及生態保育的問題。

那天,我站上觀海台遠眺海邊的潮汐變化及王功的燈塔,有一群遊客下海體驗「摸蛤兼洗褲」的親子活動,看到駕駛著蚵車返家的鄉親,我隨口哼出這首自創的〈海洋的歌〉:「阮兜有一塊地,闊茫茫,一代傳過一代,這塊地淹鹹水種竹箍出蠔穗,用紅血合白汗來沃肥。」唱出小時候採收牡蠣的生活回憶。隨後到園區的的貝殼館、養殖釣魚區、草地露營區遶了幾圈,回憶小時候的濱海生活,想到以後要在「台灣漢寶園」的童謠館中,唱自己以漢寶為背景創作歌曲,傳遞我們這一代的生活經驗,是多麼快樂的事情。

下課之後,沿著海堤邊的路,去王功漁港旁的「蚵藝文化館」,找好友余季,這位王功蚵藝文化的推手,將王功推向全國著名的特色產業文化。余季告訴我說:「開始我排斥蚵殼作素材的蚵殼工藝。因蚵殼很醜陋,又尖利易傷人,況且自己是藝術創作者,對蚵殼工藝沒什麼興趣。」沒想到在余夫人的慫恿下,他組成了王功蚵藝文化協會,設立蚵藝文化館,讓王功漁港邊到處可看見,以蚵藝表現沿海生活的工藝品,變成全台獨有的蚵藝文化漁村。

走出蚵藝文化館,即被燈塔的身影吸引了,走到燈塔前的堤岸上,憶起往昔「王功漁火」的詩境,早年漁船夜間作業以燈誘魚,到了夜間本地漁船加上遠從澎湖、基隆來外海捕魚的漁船燈,點點燈火明滅閃爍,在漆黑的海面隨著海水起伏款擺的景致,成為晚間海上特殊景觀;清朝雍正年間,台灣知縣秦士望有一首寫〈漁火〉的詩:



不比尋常水一隈,

柴門愛逐海波開。

船撐白晝幾行去,

燈鬧黃昏亂點來。

遙吐珠光浮島嶼,

久騰星火照莓苔。

兩般佳趣疑相似,

共臥漁簑弄酒杯。



這樣的情境,給詩人許多幻想,閃爍的漁火如流螢,滿布水面蔚為奇觀,有詩云:「王功點點訝流螢。掩映沖西港外清。西嶼漁舟浮浪靜。南灘篝火映空明。」如今矗立的燈塔與西斜的落日,構成「燈火‧夕照」的景致,更令人難忘。黃昏時刻走向濱海的堤岸,是漁港一天最美的時刻,燈塔開始放送光芒,夕陽倒映落水面的景色,有如詩似畫的境界。當陽光拖長了燈塔的身影,倦鳥一陣陣的歸巢時,奔忙一天的膠筏陸陸續續進港,人約黃昏後的情侶走向堤上,那種畫面是相當甜蜜與動人的。

燈塔的南邊有「王者之弓」特殊造型的跨港大橋,是王功港美麗的景觀,吸引許多遊客去登橋眺望海洋的變化。沿著海堤往北走,堤岸的東邊一條南北走向的河床裡,是一片面積廣闊的紅樹林;俗稱「水筆仔」在春季時會長出稚嫩新芽與長成的新葉,增加紅樹林的新生氣息。從梅雨季節到初夏,白色花朵開滿了樹林,帶點淡淡的香味,蜜蜂此時就開始採蜜,順便幫助水筆仔雄蕊、雌蕊完成授精的儀式。

到了八、九月間,水筆的果實已成熟,呈錐狀凸出並帶有五枚萼片;到了十、十一月分的晚秋,水筆仔的胎生苗開始成長,由果實內直接伸出果實體發育成的胎生苗,成尖而細的長條棒狀,胎生苗從伸出果實至成熟掉落,需長達半年的時間。冬季是水筆仔胎生苗長得又肥又長,綠色胎生苗先端已變成紅褐色,外皮的呼吸皮孔明顯。

這種四季常綠的紅樹林,藏有我童年的夢,小時候喜歡在紅樹林中尋找白鷺鷥的巢,看白鷺鷥傍晚時刻飛回林中的景像。若我們仔細的觀察,會發現在紅樹林沼澤地帶活動的水鳥中,候鳥占了絕大多數,只有部分屬於常年棲息,沒有遷移習性的留鳥,比如秧雞和小白鷺、黃頭鷺、夜鷺三種鷺科鳥類。

那天抵達這片紅樹林前,已是黃昏時刻了,發現一群群的白鷺鷥回巢了,形成熱鬧非凡的「鷺鷥林」景觀,有一種叫夜鷺的鳥開始飛出去覓食,猶如換班一樣,接替守住這片紅樹林。大自然的世界就是這麼的微妙,形成一種互補的秩序與平衡。我曾寫過一篇〈紅樹林〉的歌,收錄翰林版的台語教科書中,做為兒童認識紅樹林的教材,詩歌是這樣寫著:



紅樹林 惦海埔

天未光 海水來敲門

暗公鳥 飛倒返

敢是返來揣眠床



海風冷霜霜

紅樹林照著日頭光

白鴒鷥趕緊來起床

飛去海中掠魚兼梳妝



在王功地區歷史最悠久的三間宮廟:福海宮、壽山宮、普山宮,蘊藏著許多故事。最近我與曾金承教授,合著一本宮志《浮水蓮花上的福海宮》,把地理、歷史、文化都寫入宮志,書中寫到民間流行〈拜媽祖〉的詩歌:「雙腳踏入媽祖廟/手提金紙欲來燒/望欲媽祖相牽拾/欲嫁好才會對。」王功人深信媽祖婆保庇出海平安無事,漁民、農民都到廟宇燒香祈求保佑,媽祖是沿海一帶的守護神,小時候學生要參加考試,都會去拜媽祖,祈求媽祖保庇我們考到好成績,這種臨時抱佛腳的經驗,當然是荒謬的,但信仰讓我們產生力量,信媽祖無形中增加了信心。於是我把這種記憶寫成一首〈媽祖婆〉:「自細漢愛/冊攏讀無 阿娘/叫阮去求媽祖婆/媽祖婆 //媽祖婆/予阮考試 成績好/牲禮 有雞閣有鵝/ 飯後有荔枝合葡萄」,至少這是一種敬拜媽祖的生活經驗紀錄,用歌曲傳唱教給下一代。

走在故鄉的海堤邊,是一種感傷又甜蜜的回憶,童年的生活情景在腦海中浮現,純樸而自然的地景起了變化,老一輩的鄉親消失了他們的身影,但潮汐周而復始來來去去,我喜歡站在海堤上,聽海風的呼喚,聞聞風中的魚腥味,看海浪的波動猶如生命的動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