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師何處尋

文/慧峰 圖/人間社 |2015.03.15
1403觀看次
字級
明師何處尋 圖/人間社
明師何處尋 圖/人間社
慧峰法師 圖/人間社

文/慧峰 圖/人間社

無著菩薩未成為大乘唯識宗祖師時,心中一直希望能見到彌勒菩薩,因此閱讀藏經後就至荒野山洞坐禪,希望菩薩能夠示現瑞相。

三年來,他不斷誦經、打坐、求菩薩,卻始終沒有見到菩薩,於是無著生起放棄的念頭而下了山,在路邊看到一位老婆婆,正用一塊布來磨一根鐵棒。

無著問她在忙什麼?老婆婆答言,在磨一根針。怎麼磨出來呢?她說,就慢慢磨,已經完成數百根了。無著佩服老婆婆的恆心與耐性,在自我反省後,再度轉頭回到山洞去,持續修練,但唯一獲得的只有身心疲勞,於是無著再次放棄,走下山去。

這次在道旁遇到一隻烏鴉,在鳥巢旁飛來飛去餵食幼子,窩前的磐石有兩條刻痕,是長期被翅膀刮出來的。

無著心想:不知烏鴉飛過多少次、多少年才刮成那樣?小鳥都這麼有恆心了──我呢?因此他再次轉頭上山,深入彌勒菩薩的經藏,一心稱念其聖號,期待菩薩慈悲現身。

又經過了三年,還是徒勞無功。無著垂頭喪氣的離開山林,回到繁忙吵鬧的村落,他邊走邊想,看著人、牛、羊、狗等芸芸眾生,為了求生而溺於財、色、名、食、睡中,相對於自己寧靜的禪心而言,總覺得他們都很可憐。尤其當他看見一隻母狗躺在路邊,皮毛疥瘡,感染發炎,甚至有蟲食其活肉。無著眼眶含著淚珠,跪了下來,用他之前所學的醫學知識治療母狗,救苦濟難。

突然之間母狗不見了,出現在眼前的竟是彌勒菩薩,慈目端坐對他微笑,並稱喚他的名字。無著怔了好一會,才問:「彌勒尊者!您為什麼這麼久才出現?」彌勒回答:「其實我一直在你身邊,只是因為你的心未成熟、慈悲與智慧還沒具足,因此見不到。」這是一則「明師何處尋?」的學佛典範。

無著要彌勒菩薩作為他的本尊,所以我們應該要知道如何是善知識?在《大乘莊嚴經論》〈親近品〉說善知識有十種特色:

(一)「調伏者:與戒相應由根調故。」首先是「戒學」,生活中的倫理道德全或缺?

(二)「寂靜者:與定相應由內攝故。」再是「定學」,內心的寧靜。

(三)「惑除者:信念與慧相應煩惱斷故。」從有沒有無明或煩惱,可看出一個人智慧的「慧學」。

(四)「德增者:戒定慧具不缺減故。」以上「三學」是表示他自覺程度。

(五)「有勇者:利益他時不疲惓故。」除善知識自覺以外,一定要能夠勇猛精進於利益他人。

(六)「經富者:得多聞故。」為了說法,必須對佛教經典有豐富的學問、明晰的認識。

(七)「覺真者:了實義故。」聽聞後要體會佛法真實義。

(八)「善說者:不顛倒故。」才能為眾生說法時符合法義。

(九)「悲深者:絕希望故。」若沒有徹骨的悲心,無法提起菩提心。

(十)「離退者:於一切時恭敬說故。」表示有道心的善知識,永不放棄眾生。若具備以上十種特色,即是一位可親近的善知識!

佛經說得很清楚,問題是,一般人怎麼知道他人有這樣的德行?若自己不具足,也看不出對方的修行程度,甚至會看錯,正與無著求彌勒菩薩一樣,到處尋明師,卻終無所見。最後,磨練自己的內心清淨、明白,才得見本尊。

明師何處尋?由自心處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