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游昌發 音樂無界限 散播幸福的推手

阮愛惠 |2015.03.08
2405觀看次
字級
游昌發為台北佛光合唱團作〈六字大明咒〉八部合唱曲,此曲一出,驚豔全場。圖/記者妙熙、洪信助提供
游昌發為台北佛光合唱團作〈六字大明咒〉八部合唱曲,此曲一出,驚豔全場。圖/記者妙熙、洪信助提供
台北佛光合唱團於總統府前合照。圖/記者妙熙、洪信助提供

作曲家游昌發是國內許多教授級音樂家及指揮家的老師,他作品型態多元,包括歌劇、管絃樂、獨奏及協奏、合唱等,各種演出型態皆囊括,產量豐富,特別對人聲作品多有貢獻,可說是台灣音樂教育的推手。

游昌發當年自維也納學成歸國後,躊躇滿志、意氣風發,常提筆在報章雜誌撰寫專欄,其音樂創作與文字著作分量可觀。在台灣,只要接觸過音樂的人都熟悉他的名字,即使沒有上過他的課,舉凡和聲學、曲式學、對位法等諸多教材,幾乎都是他的著作或譯作。

游昌發早期主修聲樂,連篇及獨唱歌曲的創作不在話下。他首開合唱風氣,成立合唱團並親自擔任指揮。他的作品有強烈的個人風格,民族意識濃厚。每次為了創作民族風的作品,游昌發必花費許多心力投注文化研究。例如為將傳統戲劇延展到音樂作品,他曾經花了三年時間學習京劇,寫出能讓京劇演員演出的歌劇《桃花扇》;後來為了撰寫原住民現代芭蕾舞劇《蛇郎君》及交響詩《榮耀台灣》等,他同樣栽入深度的資料蒐集裡。

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的折子戲《王婆罵雞》,只用了一把小提琴、一台鋼琴及一把大提琴,加上很多打擊樂器,結合演員和最簡單的舞台裝置,竟將閩南語、大同公司廣告歌曲、童謠〈造飛機〉等成長經驗寫進作品裡。二○一二年的九十分鐘合唱作品《酒歌》也相當受到好評,這個作品包括合唱、獨唱及結合兩者同時進行的片段,作品中使用到十首中國詩,如曹操〈短歌行〉、李商隱〈花下醉〉、李白〈將進酒〉、蘇東坡〈定風波〉等,均取自中國文學的經典。

盼本土作曲家 作品傳唱街市

祖籍廣東的游昌發,常說自己不是「台灣的作曲家」,而是一名「生活在台灣的作曲家」,同時也是一名作曲風格充滿「台灣民族主義」的作曲家。他說:「台灣就是我生活的地方,早已和我的作品連成一氣,因此並不需要刻意去強調,自己的屬性是否為『台灣』的作曲家。」

游昌發十六歲才開始學音樂,北師音樂科畢業後,十八歲那年,他決定成為作曲家,二十七歲到維也納之後,他發現以前所學根本不夠,「除了從頭學起、努力再努力,沒有別的辦法!」三十歲他開始作曲後,一輩子都樂在其中,從未後悔過。

由於作曲家在台灣,相對於其他國家,的確屬於較「弱勢」的身分,作品經常無人演出,或者是演出時乏人問津。因此游昌發曾說:「台灣一定要有作曲家,因為音樂文化能讓一個國家的人民感到幸福。我們不能總是把外國人的音樂當作自己的音樂,我贊成交響樂團常為台灣作曲家舉辦音樂會,期待有一天,台灣作曲家的曲目可以流於音樂中的日常。例如,在俄國的音樂會,演出的曲目幾乎都是以俄國作曲家的作品為主,我希望台灣有一天也能做到這樣。」

音樂牽線 基督徒為佛教作曲

因緣際會,虔誠基督徒的游昌發,近年來卻發心作佛教音樂。

透過指揮家洪綺玲的介紹,游昌發結識了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理事、佛光合唱團總召洪信助,兩人在一次旅程中,得到深談的機會,竟發現彼此有共同的理念,就是將佛教音樂,作成如基督教的聖歌,之後兩人一找到機會,便一直在這個話題上探討。

去年文化部舉辦全國合唱比賽時,洪信助首次邀請游昌發為台北佛光合唱團作曲。在緊迫的時間期限下,游昌發以不到十天的時間,完成了〈六字大明咒〉的八部合唱曲。

這首有史以來最高難度的〈六字大明咒〉唱曲,在台北佛光合唱團苦練下,首次在比賽中發表之後,不但豔驚全場,後來且被幾個頂尖的合唱團爭相要譜,如德國的黑森林合唱團。游昌發不計較版權問題,反而高興有更多人來唱,「我身為基督徒,之所以來作佛教音樂,自然有我的想法。我願作這樣的事,最主要是肯定洪信助是個『好人』,而作了這個工作後,也使我更進步了。」他笑說。

佛教音樂有數千年的歷史,但游昌發卻認為坊間流通的佛教音樂,自古以來沒什麼改變。「如果我能用我的力量,讓佛教音樂更藝術化,在台灣,就有上百萬人可以享用,以全世界的佛教徒而言,更不可計數,我為什麼不作呢?」他說。

從心發願廣傳佛教音樂

作佛教音樂,對游昌發而言,和他原本的基督教信仰並不衝突。但他也不認為自己只是用音樂家的角度來寫,他認為﹕「我只是覺得我是在作好事、結善緣。天下事,總是有因有緣,遇到好的人,就和他結個好的緣!」

因為有了美好的緣起,繼〈六字大明咒〉之後,游昌發還要再寫〈讚佛偈〉等佛教的經典讚頌曲。他說:「我作的經偈咒語,有的雖從法會唱誦而來,卻又和傳統的不一樣。我要作出二十一世紀的佛教聖樂,現代化的感覺,卻又要讓所有的佛教徒認為『這是佛教音樂』。這是我的起心動念,搞不好佛教音樂自此有了大格局。我要從豐富的佛教歷史中找出經典,作出任何山門都能接受的曲子。」

第一階段,游昌發計畫以一年的時間作出十首,至少出一張專輯,才稍有可觀。事實上他目前手邊的工作忙個不停,也有大型的基督教舞劇在進行中,日思夜想的結果,往往就是胃痛。「每一首作品的準備工作都是這麼磨人,當下只能解決當日的問題,明日的煩惱明日再說。佛教音樂專輯是我對星雲大師致敬的方式,我相信上層藝術的東西作出來後,其中有精神內涵的支持,自然會流傳出去,就像莫札特和海頓的經典作品,後來很多都變成民歌。我期待能為佛教音樂藝術作品起個頭,相信好的通俗作品亦能隨之興起。」

感念能為作曲而生 廣泛吸取美感

游昌發是虔誠的基督徒,他生長在信仰基督的家庭,小時候受洗,長大後又受洗一次。他說:「大約一百二十年前,我父親就已是一個會講英文的基督徒。不過父親晚年常念佛經,所以我從小就對佛經很熟悉。現在,我總覺得講道的人講不過我,所以不上教堂了。但關於信仰,我只要求一件事,就是『心中相信,口裡承認。』」

基督信仰在游昌發生命裡造成很大的影響。「最簡單的說法,我總覺得,我一生到目前為止,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上帝給我的;我年紀愈大,愈相信上帝給我的很多、這個社會給我的很多。因為憑我的努力,不會這麼好命。」他笑說。

游昌發自認「好命」,因為他這一生最愛的事情是作曲,而且能以作曲為業。「我的職業是我的興趣,甚至可說是我的使命。一輩子都做同一件事,日子也過得不錯。我曾問上帝祂要我幹嘛?我想這就是祂的回答了。」他說。

將藝術化作本能 誠心經營

作曲之外,游昌發還發展了很多興趣和生活中的樂事。他在住家頂樓種花,種到百花爭妍、葉繁果茂的境界;他練過舉重、練到七十歲時還有胸肌;他持續游泳二十年,自由式、蛙式、甚至可以游出標準的蝶式。近來他更和太太一起學瑜珈,每周一上午,任何邀約都動搖不了他上瑜伽課的堅持。

游昌發對繪畫也有莫大的熱忱,「十幾歲時,我曾經在音樂與美術之間游移不定。」他說。後來他選了音樂,繪畫成為業餘最大的興趣。他畫油畫,朋友覺得他畫得很好,他卻不敢自誇,不過,對於所有的藝術,他的看法卻是一致的。他曾以風景作比喻,他說:「人們常籠統地說一片風景美或不美,但沒有透過分析,也不知道何處確切有一棵樹木、有一個果實。但當我們聚焦在某個對象的時候,得到的就只有局部了。也就是說,如果集中注意力在和聲上,腦袋裡面就沒有旋律了。」

他舉例說:「想要彈好莫札特曲子的唯一辦法,就是去感受莫札特的美,不要控制手指、不要刻意表現,那時候結構、和聲、旋律就會自然出來。」因此,他以藝術家自居,在藝術家的養成過程,並不是學到多少概念,而是當這些養分變成個人的一部分。他說:「藝術的整體終歸一個結論,那就是『本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