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行走 不再流離

李瑞騰 |2015.01.07
1508觀看次
字級

文/李瑞騰

「不再流離」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個人面對時代變遷的核心問題。

去年二月間,我去香港中文大學開一個名為「流離與歸屬」的研討會,就訂了這個講題。我聚焦在人的價值──一個人,不管他是意願,還是被迫離開故土,到了另外一個地方,工作,或者生活,他都必須勇敢而堅定的生存下去。

也許曾顛沛遷徙,但時間不會停了下來,日久啊,他鄉就是故鄉!

我想到我從台灣中部一個偏鄉來到台北求學、工作與生活;想到有幸到台南擔任四年的台灣文學館館長,住在那裡,就把自己當台南人了,四年之間,不管是清晨、黃昏,或是夜晚,行走在台南的街道上,你是跟這個城市的人共同在呼吸,共同感受這個空間的溫度,也一起面對這城市的過去和現在,那時,我心中有一個學習的對象,那就是台灣前輩作家龍瑛宗先生,他在戰後初期(一九四六)曾到台南的中華日報社,主編該報日文版的文藝欄,留下非常豐富且重要的文獻資料,既屬於台南,也屬於台灣。

弄清楚主客觀條件,找到自己的立足點,用可能的方式去自我展現,人的價值正在於此。

我因此認為「不再流離」應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人一種心境,實踐面應該怎樣?關乎每個人的才情、學養、經驗、適應社會的能力等,都有所不同。

因為是在香港演講,我特別選了幾位與香港結緣的文學作家,他們經歷時代動盪,流離失守,卻能在異地開枝散葉、綻放流芳。那是一九四九年,國共在中國的慘烈鬥爭階段性結束,南下香港者眾,有人轉至台灣,有人經此到了歐美,有人就留在香港,也有人去了其他地方;其後當然還有二度漂離的,也有最終又回到香港的。

在時代的狂潮中,被迫和意願糾葛,驚惶和慶幸交纏,輝煌騰達和落寞以終紛陳,各有際遇,各有其人生。

他們都是南來文人,包括在香港辦《香港文學》的劉以鬯(一九一八─)、到馬來西亞經營出版的姚拓(一九二二─二○○九)、來到台灣先在媒體工作後進學院春風化雨的趙滋藩(一九二四─一九八六)、到美洲作外交工作的馬朗(一九三三─),並附帶談一下來台灣的劇作家和小說家劉非烈(一九二二─一九五八)。他們的身影幾經漂泊,卻能顯現光輝,不容我們遺忘。

他們都因中國之巨變而來到香港,但流離必須結束,一邊安頓身心,一邊重新展開新的工作和生活,讓筆觸在今昔之間探尋變遷的軌跡,用自己的生命與之進行對話。他們最後分別在香港、馬來西亞、台灣、美洲發光發熱,有其不得不然,但也是因新舊歸屬之妥適調節而產生的前進力量所造成的。

這些人無論出生於湖南、河南、廣東……最後都來到了香港,留下,或者離開,他們都以自己的能力、經驗,掌握機緣,盡其所能地去成就一些事業,並且安身立命。我講的就是他們對自我生命的認同,並且無怨無悔付出的人生價值。

本月,將再度赴港,參加香港文學三十周年慶,我想起一些人、一些事,以及去年講過的「不再流離」的人生大課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