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嘉農農業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蔡武璋 阮愛惠 |2014.12.21 語音朗讀 441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記者邱麗玥 蔡武璋以母校嘉義農專為榮。 蔡武璋獲未來領袖組織與世界和諧基金會頒發的世界和平獎。 圖/記者邱麗玥 嘉農棒球隊「KANO」赴日本甲子園參賽,拿到亞軍時贏來「天下嘉農」稱號。 圖/記者邱麗玥 蔡武璋(左一)年輕時是運動健將。 圖/記者邱麗玥 文/記者阮愛惠 圖/記者邱麗玥 聯合國去年歡慶六十八周年時,旗下的「未來領袖組織」與世界和諧基金會,在美國紐約總部頒發了「世界和平獎」給台灣民間人士蔡武璋,表彰他過去二十多年來,致力於促進台灣與中國大陸的和平交流。 蔡武璋成功營救了許多被扣押在新竹靜廬監獄的大陸漁工,也透過協調,讓被扣押在大陸的台灣同胞獲釋。蔡武璋並邀請大陸公安部邊防管理局參與「金廈地區治安管理學術研討會」,研討金廈海域、岸際執法及兩岸犯罪防治等議題;還參與研討兩岸商品檢驗檢疫問題的解決方案,促成台灣水果和水產品零關稅輸出到「廈門台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多年來持續照顧台灣農民。他還推展阿里山與武夷山觀光合作,並代表台灣布袋港與大陸廈門港及東山港簽署通航協議等,貢獻極大。 蔡武璋表示,聯合國成立的最大宗旨,是維持世界和平,旗下很多組織,都從不同面向推動。他說:「兩岸經貿往來頻繁,當非洲、中東、南美洲處於動亂;朝鮮半島情勢陷入僵局;而東海和南海主權爭議又懸而未決的時刻,台海情勢相對緩和,出現了六十年來最穩定的情況,其中有政治人物、宗教人物等人的努力,我雖只是民間人士,但過去二十年來,因緣際會參與了兩岸的人道援助。」 自掏腰包 救援大陸漁民 政策未開通前,兩岸常發生台灣海峽的漁船越界或人民偷渡問題,大陸漁民及偷渡客被台灣政府拘禁、沒收漁船,家屬心急如焚,甚至生活出現問題;然而,本地政府不方便出面處理,讓漁民、家屬求助無門。蔡武璋說:「我基於同情,運用民間管道到監獄探視,並且和家屬見面。我深深感受到,兩岸百姓本是同宗同源,為了生活,誤闖或偷渡是不得已,而今他們身繫囹圄,我如果不幫他們,誰來幫?我為他們找到很多有利的理由,向法院提出申訴,為多位關在監獄的大陸同胞找到回家的機會,甚至還把漁船要回來。當我看到他們與親人重聚的情景,就感到無比快樂!」 一路走來,蔡武璋都自掏腰包,以個人能力主動去做。獲聯合國世界和平獎後,他表示﹕「備感榮幸,我誓言將創造世界和諧與兩岸和平作為終身志業,接下來,我還有一個願望,就是為台灣農耕隊六十年來的付出,再申請一座世界和平獎!」 太太支持 是永不放棄的動力 蔡武璋就讀嘉農時是體育健將,田徑賽及球類等運動無一不能,強健的體魄是他後來在社會上奮鬥的最佳本錢。蔡武璋之所以能保有強大能量,他亦把它歸功於「嘉農」。 他說﹕「我的精神力量來自我的母校,嘉農的校風造就我重情義的性格,有母校的培養,才有今日的我。嘉農的精神是:『刻苦耐勞、團結合作、永不放棄、創造未來』,這是好幾十年前的前輩傳承下來的。因為是農校,我們上午上課,下午種田;學校有從日據時期就傳下來的學長制,一、二年級要受三年級調教,這種服從的精神加上農作的辛苦,把我們鍛練得刻苦耐勞,對日後在社會上工作有很大幫助。所以我碰到任何難關,都會把這些訓練發揮出來,沒有一次不迎刃而解!」 除了內在精神,蔡武璋透露,還有另一股力量也不斷驅策他,就是來自太太的支持和鼓勵。他說:「我太太是虔誠的佛教徒,常敦促我每天念大悲咒!她從台北女師畢業後,擔任二十五年小學老師,退休後一直在當義工。」 蔡武璋的太太王玟靜,秉持著慈悲心懷,對弱勢者非常關心。她並未加入任何團體或機構,而是默默地從媒體報導的弱勢對象中,隨緣幫助需要的人。有時蔡武璋忙了一天,下班後才剛回家,就被太太要求開車一起到某個弱勢者家中,直接把善款交到對方手上。蔡武璋說:「家裡永遠都有一大堆太太準備要助人或向人致謝的物品。我從事社會工作,太太非常支持,這也是我二十多年來能持續前進的主因之一!」 農耕隊赴非 教導農業技術 一六九一年,非洲很多國家雖已獨立,但因地形和氣候因素,造成食糧作物嚴重欠收,加上傳染病肆虐、政局不安,無數的非洲居民,長年處在飢荒及病苦情境中。雖然當時聯合國的農糧組織積極推動將糧食送往非洲,畢竟不是久長之計,惟有讓當地居民能自給自足,才是正道。 當時,聯合國農糧署找上中華民國駐南非大使楊西崑,希望台灣能派遺農耕隊到非洲指導農業技術和農地管理。中華民國政府基於國際人道救援,及爭取聯合國支持席位的政治考量,推出「先鋒案」,成立農耕隊,展開持續四十年的「外交下鄉、農業出洋」國際合作案。自一九六一年至一九七五年,先後派遺十八隊農耕隊;其中,超過一千兩百人次的農耕隊員中,有很多人都是來自一九一九年創校的農業學校──嘉義農專。 有太陽的地方 就有嘉農人 一九六三年自「嘉農」畢業後,在台北松山機場服務的蔡武璋,常在機場內看到農耕隊員出國場面,其中不乏他在嘉農的學長和學弟。他說:「我夾在行列中歡送他們,看到很多家屬扶老攜幼,臨別依依。此去就是兩年分離,雖然在當時,兩百美元的月薪很優渥,但看著他們去到天邊海角、衛生條件差的地方,家人都很擔心。」 幾年之後,不少農耕隊員平安歸來,但也有小部分是帶著傷殘、甚至化為一罈骨灰回來的。看到家屬來接機時哀戚的場面,蔡武璋內心有很大感觸;他說:「這些有為的年青人,為了國家政策、世界的和平及人道援助,付出非常多;從那時起,我就發願,總有一天,一定要對國際傳達台灣農耕隊事蹟,讓全世界都知道台灣人對非洲的貢獻!」 繼非洲之後,台灣農耕隊又在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及南太平洋、東南亞等地都留下卓著貢獻,作為農耕隊最主要成員,嘉農校園多年來流傳一句名言﹕「有太陽的地方,就有嘉農人!」 50年前發心 表揚農耕隊貢獻 蔡武璋後來經商有成,積極參與社會事務,並創立台灣嘉農農業發展基金會及嘉農校友會改制後的嘉義大學校友會總會。不管蔡武璋在商場上的表現如何,五年前的發心,至今仍火熱。他感慨地說:「我目睹不少嘉農校友,為了國家犧牲健康和前程,最後卻換得孤苦貧乏、家人失和。政府為什麼不能好好表揚這些人?撫卹這些人?」 去年以個人之名得到聯合國「未來領袖組織」世界和平獎後,蔡武璋想再接再厲,以台灣農耕隊的事蹟,向聯合國爭取世界和平獎。幸運的是,非洲有很多代表團知道台灣農耕隊的事,可為申請作聲援。蔡武璋說:「因為台灣不是聯合國代表國,我不能用國家名義爭取。後來我決定用『天下嘉農』的名義,也就是以校友會的組織,來向聯合國農糧署申請。」蔡武璋解釋:「『天下之嘉農』,是一九三一年時,嘉農棒球隊『KANO』在全台打敗所有日本人的球隊,再赴日本甲子園參賽,拿下亞軍時贏來的稱號;我認為農耕隊在全球的奉獻,可為『天下之嘉農』的名號附加更高一層定位。」 目前蔡武璋正積極尋求政府機關及社會團體,共同促進這件申請案,他呼籲:「讓我們台灣的農業貢獻能得到該有的肯定,台灣青年的血汗沒有白流、青春沒有虛耗!」 前一篇文章 教育部政務次長 林思伶 人生隨時為服務作準備 下一篇文章 創立劇團 做真正喜歡的事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4【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5退休之後2025.05.0106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7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比利時癌友 挑戰騎三輪車到上海2025.04.2910【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縱橫演藝界天后胡錦 餘音繞梁數十載 再唱《梁祝》經典品牌教父 施振榮 勇氣源源不絕 壯遊青春創人生傳藝金曲年度最佳演員 小咪渾身形容詞 演出峰回路轉人生台灣版畫之父 廖修平 刻畫寶島風情 傳承藝道薪火音樂家李哲藝 勤耕樂音福田 撥動聽者心弦雙金影后 楊貴媚 處世貫徹善與愛 傳承戲骨風範 作者其他文章牙醫藏樂魂 陳維斌創作台語歌縱橫演藝界天后胡錦 餘音繞梁數十載 再唱《梁祝》經典世界郵展 東西逸品大PK大學校長論壇—韓國威德大學 佛教應像手機 親近每個人大學校長論壇—澳洲西雪梨大學 樂於推廣南天大學特色大學校長論壇—布達佩斯佛教大學 天主教國家 推動佛教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