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遊戲中學習臨震不亂 防災教育也能結合APP

羅智華 |2014.10.25
1774觀看次
字級
雖然無法預測地震何時發生,但防災教育卻是日常不可少的準備,圖為直升機在災區進行救援的場景。圖/美聯社
強震引發的搖晃與海嘯往往造成災害,圖左為1989年舊金山地震發生時,州際公路、橋梁斷裂倒榻的景象。圖/美聯社
強震引發的搖晃與海嘯往往造成災害,圖左為1989年舊金山地震發生時,州際公路、橋梁斷裂倒榻的景象。圖/美聯社
團隊研發「跑跑小地牛Running School」APP,讓防災教育寓教於樂。圖/記者邱麗玥
防災教育演練應從小扎根,圖為學校進行的防災宣導活動。圖/邱奕寧、廖雅欣
防災教育演練應從小扎根,圖為學校進行的防災宣導活動。圖/邱奕寧、廖雅欣

專題報導/記者羅智華

921地震今年屆滿15周年,回憶起那一日天搖地動的場景,不少親身經歷過的民眾直到現在都還記憶猶新,四面環海的台灣,地處斷層帶與颱風行經路徑,幾乎年年都有地震和颱風來報到,也因此衍生出如海嘯或大雨成災等災情。

以地震和颱風兩大天災為例,相較於氣象專家可以針對颱風路徑提早預測,地震至今仍然是所有天災中最難以掌握與預測的一種,儘管科技日新月異、不斷創新,但不可諱言,地震預測依然被歐美日等國家的地震專家視為多年希望努力突破的首要目標。

說到這裡,或許會有讀者好奇,為什麼科學家無法精準地預測地震何時會發生呢?其中有一個原因是因為目前現有的地震監測資料與歷史記載並不是很多、而且記錄的時間也不夠長遠。

翻開過往歷史來看,以台灣來說,現今最早記錄的地震史料大概是從四百多年前開始,四百多年這個數字乍聽之下很久,但一般人都知道地球形成於四十六億年前,如果把四百多年拿來和地球年齡四十六億年相比較,無疑是「小巫見大巫」,根本無法相比擬,更遑論要以四百年的地震周期史料來推估幾十億年的地震演變了。

除了地震史料記載的時間不夠長久外,地球本身的地質構造與斷層結構亦是相當複雜,有些地震帶的探測並不是端靠目前的探測儀器與科技就可「窺其全貌」,在諸多因素影響下,都讓地震預測成為一件不簡單的科學研究工作。

儘管地震發生時間目前還無法準確預測,但不意味民眾就得每天提心吊膽過日子,擔憂地震不知何時會來報到,因為相較於預測地震發生,更重要的是確實做好防震措施與防災教育,才能藉此「防患於未然」,將可能發生的災害降到最低。

以鄰國日本為例,防災教育就做得相當不錯,日本每年都有所謂的「地震演練日」,並在這天舉行防震演習,例如地震來臨時,新幹線、地鐵等乘客、學校師生該如何疏散、逃生,甚至許多日本家庭都會準備防災地震包,裏頭裝了乾糧、礦泉水、換洗衣物、手電筒等重要物資,藉此未雨綢繆,以備不時之需。

「防災教育應從小扎根,才能讓正確觀念從根本做起。」台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研究所副教授王鴻祥表示,為讓學童從小建立該有的防震觀念,他和團隊集思廣益研發一套「跑跑小地牛 Running School」APP,不只可讓學童在課堂學習防災知識觀念外,亦可透過益智問答與校園闖關互動遊戲來進行,引導學童實際演練並激發自主性遊玩意願。除可提升學童防災應變能力外,更能訓練學生面對災害時臨危不亂,並迅速逃離現場。

震後別忘檢查建物 居家安全防患未然

防災教育不能只是坐而言,而是要起而行,才不會淪於紙上談兵。對此,王鴻祥表示,現有的防災教學過於制式化,學童往往只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一旦地震來臨時,不見得真的具備靈機應變的防災能力。

為此,他們才會想到可以研發融合趣味遊戲的APP軟體,以益智問答及闖關遊戲的方式來讓學生寓教於樂,團隊表示,老師只要運用手邊的智慧型裝置來掃描位於校園中的QR CODE就可啟動遊戲教學模式,將防災知識傳遞給學生。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跑跑小地牛 Running School」APP還可結合每所學校的建築物動線來進行逃生路線的規畫,讓不同學校的學生都能透過APP系統來了解避難動線,當地震發生時,就知道自己該往學校的那處避難,藉此讓防災教育更能因校制宜,更貼近每所學校的需求。

不只防災教育得從小扎根,政府當局與民眾也應該做好該有的防震措施,或是容易被忽略的震後風險。以日常生活居家為例,不少民眾會以為地震過後,只要房子沒發生傾斜就可以繼續居住,而忽略房子本身可能已經出現一些大大小小的「內傷」或「外傷」,若長期坐視不管,萬一更強的地震來臨時,就有可能面臨建築物損壞的居住危險性。

像是有些房子在地震過後會在樑柱或牆壁上出現裂縫,若裂縫的大小已經大到可以塞進錢幣,就應該提高警覺,必要時還可以請土木技士或相關專業人員來幫忙鑑定房子是否有風險;對於外在看不見的水管或瓦斯管線也要進行檢查,確保沒有因地震搖晃而發生瓦斯外漏或水管破裂漏水問題,藉此保障居家安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