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林菩提路 梁武帝契入真如? 歷史研考

陳瑋全 |2014.09.17
1453觀看次
字級

文/記者陳瑋全專題報導

訪名山長老 薰習典範

顏尚文在擔任台灣師範大學中道學社社長前後,曾帶領社員參與李炳南居士的明倫講座、參訪在基隆十方大覺寺的靈源法師與七堵海會寺的道源法師,並跟隨在臨濟寺進修的傳道法師,拜訪慧日講堂的印順導師、土城承天禪寺的廣欽老和尚等諸山長老,薰習當代大師的典範,同時也參加松山寺道安法師所主持的大專佛學講座。

大學四年級在師大中道社講授李炳南居士的《佛學十四講表》,也參與懺雲法師在台北主持的佛七。畢業後當兵期間,放假時就到煮雲法師位於鳳山的佛教蓮社拜佛,或是到台南妙心寺傳道法師處拜《金剛經》。

顏尚文退伍後進入師大歷史研究所,決定研究取向從中國佛教的源頭開始探討,因為大學時期受到魏晉南北朝史的朱際鎰老師影響,當時朱老師跟隨南懷瑾、曉雲法師學佛,顏尚文在他影響下對魏晉南北朝、隋唐佛教都有濃厚興趣。

考上研究所之後,他追隨毛漢光教授研究中國中古史,毛教授剛從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人歸國,引進西方當時流行的社會學、計量史學等方法,也因此跟隨新史學潮流撰寫碩士論文《隋唐佛教宗派研究》,以量化方法了解隋唐佛教宗派演變,說明隋唐佛教宗派的興盛至會昌法難後,許多宗派衰落,只有禪宗和淨土宗,仍能繼續傳承的現象。這種表面詮釋的成績,反而遠離佛法的本質。

日本東大 專攻印度哲學

碩士班畢業後留任師大歷史系助教,繼續攻讀博士班,並轉向佛教人物、寺院的研究。初期研究湯用彤的漢唐佛教史、沈約的史學與佛學及中國中古時期寺院的分布等,並請管東貴與葉阿月為指導教授。在葉阿月協助下申請到日本東京大學,專攻印度哲學,並從學於在東大教授中國佛教史的鎌田茂雄、如來藏思想的高崎直道、華嚴思想的木村清孝、中國中古史的池田溫,都是當代的大教授。

在東京大學諸位師長的建議下,認為日本分科太細,無法兼融各學門,研究六朝必須了解玄、儒、文、史、佛、道六種學問,而顏尚文對文史等接觸面較廣,適合研究聯結印度阿育王與日本聖德太子的梁武帝。

梁武帝在生命的每一時期都扮演不一樣的角色,被稱為「皇帝菩薩」的梁武帝,曾經召集高僧、學者編玄、儒、文、史、佛、道等叢書,注釋《大般若經》、《涅槃經》,並推行菩薩戒、懺法與斷酒肉食,對中國佛教影響很大。顏尚文依據梁武帝的理念與佛教國家政策的推展,寫出以「梁武帝」為題的博士論文。但是建寺、度僧、佛教廣布,並不能會入真如、法性!仍有待進一步的追尋?

揪同好交流 探東方宗教

值得一提的是民國七十年左右,顏尚文與一群學者共同成立「東方宗教討論會」,當時學佛或宗教研究的風氣並不盛,適有林保堯從日本筑波大學、周伯戡從芝加哥大學研究回國,而蔣義斌在文化大學任教。

當時顏尚文在師大當助教,因師大典藏一部大藏經,這些學者時常來借閱,聊天當中就提到應當多多交流,於是顏尚文就找當時住附近的藍吉富,藍吉富是最早研究台灣佛教的學者,透過他又找了李豐楙、楊惠南等當時已成名的宗教學者,每個月定期把大家寫的文章拿出來討論,一年舉行一次研討會並出版《東方宗教研究》,為當時的宗教研究注入一股豐沛的活水。

(中)

顏尚文教授 台灣澎湖縣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曾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系教授兼研究所所長。著有《隋唐佛教宗派研究》、《梁武帝》、《中國中古佛教史論》、《嘉義賴家發展史》、編纂《嘉義市志》十卷十五冊等專書及學術論文數十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