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的故事 李昌憲的《加工區詩抄》

文與圖/應鳳凰 |2014.09.08
3558觀看次
字級
德華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六月出版 圖/應鳳凰

文/應鳳凰

以高雄為場景,以勞工困境為寫作題材的台灣作家,小說類有楊青矗,如他的《工廠人》系列;新詩有李昌憲,如他的第一本詩集:《加工區詩抄》。兩位作者秉持寫實精神,為底層弱勢工人發聲,反映台灣「從農業進入工業社會」陣痛期社會現象,因而在文學史上具有指標性意義。文學作品反映社會,記錄實況,長久以來幾形成歷史傳統,這或許與台灣近百年的殖民地體質有著密切關係。

《加工區詩抄》是李昌憲第一本書,初版於一九八一年,內容蒐集他一九七七到一九八○年之間發表的詩作。如此這般標明具體時間地點,是為了對照詩集背後的文學生態及社會背景。熟悉戰後文學史的人定然記得,一九七七年是台灣「鄉土文學論戰」戰火,被熊熊點燃的一年。著名詩人余光中就在這年八月《聯合報‧副刊》發表驚動文壇的〈狼來了〉一文。他一口咬定:台灣的鄉土文學是中國大陸「工農兵文學」翻版,提倡這類文學豈非與大陸「隔海唱和」,呼應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話〉的觀點。今天讀者或不覺嚴重,但解嚴前此類「抹紅手法」,被論者形容為擲出致命的「血滴子」,被打到的話不是死罪也恐要坐牢。

一九五四年出生在台南的李昌憲,畢業於崑山工專電子科,當年是《陽光小集》詩雜誌(一九七九—一九八四)核心成員,又是高雄加工區上班族。在書「後記」裡表示:他用「樸拙的語言」寫生活體驗,特別是刻畫生產線上那「萬千默默貢獻青春和勞力的女孩」。詩集收入三十首詩,寫女工的詩即占了二十四首。詩人嘗試以不同角度描述女工的生活與命運,詩友林廣論其詩:「在冷銳中蓄含著一股深熱的同情」。也因為他是從生活中汲取養料,詩作能讓讀者「感覺到一種深沉的悲鬱」。

從《加工區詩抄》的書名,也顯現詩集「題材集中」的特色。由於作者專一處理「加工區題材」,集中表現女性勞動者的環境與生活,寫作過程,觀察自須更加細膩,敘述角度須求更多變化。然而焦點雖集中,作者卻非採用意象瑰麗、文字深奧的手法來表現,而是以平實真摯的語言,呈現生活與生命的掙扎,寫出底層工人的壓抑與困境。半世紀以來台灣工業化過程,勞動者與土地皆付出龐大代價——無數青春生命的消磨,無法估計的環境汙染,都是後來許多經濟繁榮受益者看不到,或不願看到的陰暗角落。

從這個角度來看,「高雄加工區」實在有更多「入詩」的理由,工人生活困境正該透過文學作品受到更多人關注。余光中本人寫〈鄉愁〉,高唱「小時侯/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而紅遍中國。大陸來台文人懷念家鄉固然理直氣壯,台灣人寫自身勞工生活的壓迫窘困,不也應該受鼓勵嘉許嗎?這本詩集,呈現台灣一九八○年代初的文學環境與生態,同時也顯現台灣作為殖民地的體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