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小百科 10】 何謂「華嚴時」?

曹郁美 |2014.08.05
8177觀看次
字級

文/曹郁美

由於佛教經典的大量傳入,中國人感覺困惑:為何佛有時說「空」、有時說「有」?此時說「苦、空、無常、無我」,彼時說「常、樂、我、淨」?其用意何在?彼此之間是否有矛盾?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魏晉南北朝起便有了「判教」(把佛典分門別類),到了隋代的智顗(天台宗智者大師)及其後人提出的「五時八教」,更把判教思想帶至高峰。「五時」是說:

一、華嚴時:菩提樹下悟道的佛陀,上升至天界(他化自在天宮)展開華嚴盛宴,並開顯其不可思議境界。一時諸大菩薩、天龍八部雲集,聆聽佛說華嚴大法;此即《華嚴經》的由來。

二、鹿苑時:悟道後的釋迦佛因眾生剛強難調伏,故不欲說法,後因梵天的勸請乃打消主意,下座之後赴鹿野苑為五比丘說「四聖諦」,並組織僧團逐步壯大,與外道抗衡。此即《阿含經》的由來,故此時又名「阿含時」。

三、方等時:接著佛說方等經典如《維摩詰經》、《阿彌陀經》等大乘經典。

四、般若時:接著佛說般若經典如《金剛經》、《大般若經》等,闡揚空義。

五、法華涅槃時:最後佛說《法華經》,闡揚三乘同歸一佛乘之理;再於臨終前說《大般涅槃經》,除了闡揚「眾生皆有佛性」等原理之外,還做了滅度前「法」的咐囑與交代。

以上是天台宗對佛陀一生說法、大小經典的融通與分類,確實讓人一目了然,對中國佛教影響極大,然而也不盡然正確。例如:佛因眾生根器而說法(所謂「觀機逗教」),昨日說空、今日說有,明日說不生不滅,後日說念佛往生,是合理之事,豈可把「法」畫分時間?又如天台宗特別尊崇《法華經》,把它置於至高的「圓教」地位,屬於佛登峰造極之說法,難免有偏袒自家之嫌。因此對於「五時」說,不妨當作參考就好。

不過由「第一華嚴時」、「佛於二七日說法」來看,《華嚴經》乃佛對法身大士說不可思議的、莊嚴的佛國境界,具有無比的超越性,則是各宗派公認、無疑義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