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百科】 穿越時空的拋磚引玉

王兆貴 |2014.07.28
1887觀看次
字級

文/王兆貴

唐人常建,雖有詩名,但總以為自己趕不上趙嘏。當他得知趙嘏要到姑蘇遊玩,覺得這是向趙嘏學習的好機會,就在趙嘏必去的靈岩寺預先題下兩句詩:「館娃宮畔十年寺,水闊雲多客至稀。」趙嘏到來後,見廟牆上題詩不完整,就補寫了兩行:「聞說春來倍惆悵,百花深處一僧歸。」

後來,人們便把常建的做法叫作「拋磚引玉」。比喻用自己粗陋的見解或文字,引出別人的高論或佳作,是一種自謙的說法。

其實,上述故事純屬虛構,因為常建與趙嘏不是同一時代的人。常建是西元七二七年進士,趙嘏是八四二年進士;趙嘏追憶常建可以成立;但說常建想向一百年後的趙嘏學習,此「磚」穿越了一個世紀後,才引來趙嘏的「玉」,豈不荒唐?

據《全唐詩》載,故事中提到四句詩為白居易所作,與常建、趙嘏無涉。但是,虛構故事並不妨礙「拋磚引玉」作為成語的使用,且在此後的朝代均有典故出證。

據宋真宗年間高僧釋道原所撰《景德傳燈錄》記載,一天晚上,趙州觀音院僧眾參禪,趙州從諗禪師宣布:「今夜答話去也,有解問者出來」。

這時,就有個僧人出來參拜,趙州說,「比來拋磚引玉,卻引得個墼子」。意思是說,我原想拋磚引玉,哪知引來一塊土坯。趙州這話是什麼機鋒,歷來參悟不一。

「拋磚引玉」在詩詞曲語和小說中,使用頻率較高。

如,宋代王令的長詩〈束徽之索〉有云:「勉為瓦磚投,幸有珠玉報。」這兩句也應看作是「拋磚引玉」的化用。

再如,元代維吾爾族散曲家貫云石,在其套曲《越調‧鬥鵪鶉‧佳偶‧金蕉葉》中寫道:「見他眉來眼去,俺早心滿願足;他道是拋磚引玉,俺卻道因禍致福。」

又如,清代李汝珍的《鏡花緣》第十八回,其中有位紫衣女子說到:「方才婢子費了唇舌,說了許多書名,原是拋磚引玉,以為借此長長見識,不意竟是如此!」

另外,成書於明末清初的《三十六計》,將「拋磚引玉」作為誘敵之法,自成一計。其中例舉了楚軍扮作樵夫打柴,以「引蛇出洞」之計從而智取絞城,和孫臏減灶滅龐涓兩個經典戰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