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業專題--一念慈心 一壺有機茶

文與圖/高燈立  |2014.05.06
4571觀看次
字級
翡翠水庫集水區上游原約有百分之十三農耕用地,一半以上種茶,加上坪林包種茶很出名,讓坪林在地茶快速成長。
慈心有機農業推廣股股長吳雪美
世居新北市坪林區的茶農鄭信忠
坪林文史研究者楊超銘擔任生態解說
翡翠水庫集水區上游原約有百分之十三農耕用地,一半以上種茶,加上坪林包種茶很出名,讓坪林在地茶快速成長。

翡翠水庫集水區上游原約有百分之十三農耕用地,一半以上種茶,加上坪林包種茶很出名,讓坪林在地茶快速成長。

翡翠水庫興建,坪林包種茶銳減五分之一以上,主因在於水庫興建後,年輕人外流不再做茶,加上老農凋零,後繼無人,坪林包種茶減產成為宿命。

為了維護水源品質,慣型農法使用化學肥料,水庫有汙染危機。茶園若用藥,喝進人體,久而久之對健康危害很大。

為了維護翡翠水庫水質免受汙染,保住坪林茶產業的優勢,基於「一念慈心,萬物歸仁」理念,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從二○○八年開始,在新北市坪林區推展有機茶作。

該基金會並在坪林創辦「淨源茶廠」,以契作方式結合當地茶農,推廣有機茶,並透過有機栽培的茶農,收購茶菁製造有機茶葉。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推廣股股長吳雪美表示,此一理念源於日常法師創辦福智團體,從淨心的心懷,並從淨心之中推廣淨源、淨事不紊,淨心磊落,進而至大自然界萬物。

因而成立里仁事業公司,為有機農創造有機市場,也使社會大眾喝得安全,有益健康;環境不因慣型農作施化學肥料,導致土地汙染。

雪山隧道開通,開車族直接往宜蘭,衝擊坪林茶業老街商機。為挽救頹勢,坪林包種茶葉轉型勢在必行,慈心基金會有了「淨源茶」的發想。

「喝茶救水庫!」聽起來有點誇張,經過吳雪美的說明,才知道如果坪林茶農一直依賴慣型農法,數百萬人所飲用的翡翠水庫水源必遭汙染,因此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提出「喝茶救水庫」運動,更鼓勵在地農民放棄慣型農法,讓翡翠水庫的水源永保潔淨。

喝好茶救水庫

二○一○年開始,為達到坪林茶業全有機,慈心基金會以「淨源茶廠」為推廣基地,挨家挨戶拜訪茶農,希望改做有機茶。

他們不只親自拜訪,還提供有機農業諮詢,邀請地方農會、茶農及專家舉辦座談會,讓茶農了解有機可提高產值收益。

吳雪美說,「淨源茶廠」設置初期,透過招募義工方式,訓練有機製茶種子學員,為了更深入學員的有機製茶技術,慈心基金會遠聘福壽山製茶所的陳志忠老師,到坪林擔任製茶教學工作。

由於初學製茶的義工沒有相關茶產業背景,對茶葉採收後續製造過程並不熟練,陳志忠細心教學,學員信心大增。

茶農最擔心的是天候與蟲害,吳雪美說,正值二○一○年淨源救水庫之淨水庫計畫理念推展期間,師陳志忠看到被汙染的茶葉,恐影響有機品質,寧可放棄也不要勉強為之。

但義工不氣餒,精益求精認真學習,希望做出有機好茶;陳志忠看到義工學習態度深受感動,也投入護茶行列,組織採茶班,分享學習心得。

世居新北市坪林區的茶農鄭信忠,種植一甲多有機茶,由於地處隔離帶優良之地,上無汙染源,周邊隔著山林形成隔離屏障,可謂得天獨厚的有機茶種植地形。

相對的是,工事成本高,農路無法直驅茶田,即使到產業道六百多公尺的山頂,也還不到茶園入口,除草剪枝還得走二十分鐘路程,備及辛勞。

鄭信忠表示,早年在台北工作,後來覺得祖地無人耕種,任其荒廢實在可惜,於是返坪林種有機茶,他認為手採茶是小時候的記憶,每當春茶採收時,滿山的採茶農婦「挽茶相褒」,即興山歌對唱,特別是男女隔著山頭遠唱給對方聽,唱詞通俗有趣 ,不但讓茶園充滿歡樂情趣,更讓茶山滿活力。

鄭信忠長大後,很多茶園都改用機器採收,看起來似乎讓茶山漂亮整齊,但機器剪出來的茶葉,反而無法揀選出茶葉品質,最後還是多一道篩選手續,也不夠環保。

經過慈心基金會「淨源茶廠」施行有機茶作訓練後,鄭信忠對家鄉土地更加愛惜,益發彌足珍貴。童年看到茶山或任何農作,都會慣性的聽到長輩說:去茶山或菜園施肥,但這種肥並不是一般傳統的回收有機肥,而是一般的農藥、巴拉刈、尿素之類的化學肥,後來在慈心的鼓勵下,才真正是有機的內涵。

鄭信忠認為,在「淨源茶廠」學習所獲得的有機理念,是非常有益的事,同時家鄉的水庫,他認同做有機茶等同「淨」化水「源」,又可以救水庫,豈不一舉兩得,功德一件。

鄭信忠凝視山谷及茶園周遭,對這一甲多地的茶園相當有信心,周邊林相提供自然屏障隔離,即使山下使用慣型農法施作,也不會影響六百多公尺的水聳淒坑頂。

他認為茶園不能再像從前的噴灑化學肥,以免土地酸化或鬆弛,遇到大雨時,坪林如此陡峭的地形,必讓有毒土沙順坡而流,流到北勢溪,影響水庫的水質,淨源救水庫不是沒有道理。

或許一般人看到鄭信忠的茶園,可能會質疑說:這茶園的雜草都沒有清理,好像荒廢多時不是很可惜嗎?

鄭信忠說,茶園在非採收時期,讓茶樹下的地表長出小草,長得高過茶樹的草,都會用手拔除,茶樹下低矮小草則能保護茶園有機肥流失,更可形成綠色植被,保護地表的土壤不會因雨流失,一舉數得。他說,有些人就動不動灑農藥,讓茶園地表看起來乾淨整齊,卻無益於環保。

樹蛙產卵見證有機

做有機等同回歸自然農法,手腳要勤動,頭腦要清晰,判斷人類如何和土地和諧共存。鄭信忠指出,有機農法差別在於多工省本,多工的原因像:採收前拔草、巡茶園、施有機肥、抓茶蟲等,這些都是細微的工作。

他說,茶季採收時,從戶外萎凋到室內萎凋、到殺菁……每次最少要二十四小時以上,如果沒有耐心和耐煩的心情,無法發揮茶品的管控,做茶是一件繁瑣的事,沒有愛是不能成就的。

在訪談中,看著山谷,行於茶園邊坡,我們驚覺發現,坪林樹蛙在水桶旁的泥溝和低矮的小水筒中產卵。鄭信忠說,這就是坪林生態環境的指標,也見證了「信忠茶園」茶園是純有機!

二○一三年坪林百年暑旱,土壤含蓄水源不足致茶樹乾死。初期製茶成果不佳,經過多次嘗試與學習,最終互助合作是淨源茶生產的利器,幫人讓人,推己及人,這就是佛法慈悲推展。

為了行銷有機農的茶葉產品,慈心基金會更在台北市南京東路四段成立「淨源茶坊」。

坪林在地文史工作者楊超銘說,若對家鄉有愛,只要有人起善的頭,都會被支持。

楊超銘除了在地文史研究,更擔任在地生態解說,可說是坪林地區的活字典。他認為慈心基金會引進「淨源茶廠」推廣有機,點燃坪林人的新觀念,這對沒落中的坪林包種茶,注入一股新的活水。他說,人要有理念,應多一分參與,這樣地方才會進步。

目前政府已回收林地,以利植造保安林保護水庫,同時坡度三十度以上的山坡已不准再開發,對於年輕人不願做農事而出走他鄉打拚,這是成本不符經濟效益的問題。未來的坪林茶業,可能以自然沒落方式,而茶葉目前也逐年遞減中,有機茶是另一個希望所在。

堅持有機

被笑瘋子

自喻「老頑童」的涂勳業任職南投縣文化局退休,擁有兩處農場。他不用農藥和除草劑,純以自然農法經營農場。他經常被老農笑是「瘋子」,沒用農藥哪來收成?

涂勳業依然堅持建構一處有機無毒的環境。他指出,生產出來的作物,或許沒老農種的漂亮,收成也沒有老農那麼多,可是自己的農產品卻吃的安心,吃的健康。

鄭信忠說,擁有一處無農藥的環境相當不易,經營多工且辛苦,為了有機好茶,既然不能用除草劑,草長了只好用割的。涂勳業則研發用辣椒製辣椒水噴灑除蟲。

他說,不必化學肥料,自己製作酵素液肥就可使用了,事在人為。

鄭信忠也認為在一個沒有化學藥物的環境中,只有勤於動手除草,茶葉成長才會好。喝安全且養生的茶,才是好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