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著相機去旅行 系列六 哈珊塔與國王陵

李啟華 |2014.01.11
1363觀看次
字級
 殘破不全的古牆大門兩側,各有一位站崗的皇家衛士。 圖/李啟華
 穆罕默德五世的陵寢外觀。圖/李啟華
 原清真寺的斷柱,是震災後的遺蹟。圖/李啟華
 身披白袍的紅衣騎兵,威風凜凜的在站崗。圖/李啟華
 漢白玉石打造的高雅清真寺、十分典雅。圖/李啟華
 穆罕默德五世之石棺,是三座棺中最大的一座。圖/李啟華

 文/李啟華

 摩洛哥首都拉巴特,最具有意義的地方是穆罕默德五世的陵寢及廣場上哈珊清真寺的遺蹟。凡是到拉巴特旅遊的觀光客,必定會到這裡參訪。

 下了遊覽車,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堵高高聳立的赭色磚牆,很明顯的是遭到毀損、殘破不全的古牆。牆外大門兩側各有一位身穿紅色皇家衛士服裝、外加白色長披風、頭戴白色菱形綴飾圓綠帽、右手持長竿(頂端掛有綠色小旗)的英挺軍官,各騎著一匹駿馬在門口守衛著。

 走進圍牆內,是一片大廣場,這裡原先是著名的哈珊清真寺,在當時是北非最大的清真寺。長一百八十三公尺、寬一百三十九公尺,四周有十六座門,相當壯觀!一七五五年,一次大地震,把這座大清真寺摧毀了,如今只剩三百多根高低不一的圓筒形石柱,在廣場上整齊的排列著。

 在石柱群中,有一座高塔,原本據說要蓋到六十公尺高的,但因當時的曼爾索國王駕崩而告停工,現在看到的則是四十四公尺高的哈珊塔。

 哈珊塔是用玫瑰色石塊砌成的,塔體四面寬十六點二公尺,四周雕刻著各種精緻的圖案,在殘存的斷柱中,鶴立雞群的矗立著,供人憑弔。

 哈珊塔正對著穆罕默德五世的陵寢。陵寢建於一九六○年,規模宏偉、富麗堂皇,共有三層。旁邊有一座由漢白玉砌成的清真寺,方方整整、高雅美觀。

 我們由兩層共二十四階的白色大理石階拾級而上,到達一個寬闊的方形大平台。建築物主體由白色大理石砌成,正面有五道雙拱門廊,由門廊的正門可直接走入大殿。

 大殿呈藍色金字塔形,頂尖有三個鍍金圓球。大殿內部四周牆壁上雕刻精美,天花板上繪有黃色八角形的伊斯蘭教傳統圖案,穹頂用紅木和雪松雕成,檐壁貼有彩色瓷片及阿拉伯文書法等裝飾。

 室內中央安放著穆罕默德五世國王的石棺,兩側較小座的,則是哈珊二世國王及其胞弟阿布杜拉親王的石棺。

 陵寢的四周拱門廊上各站著一位穿著和外牆門口一模一樣的衛士,但他們手上持握的是一把柏柏族人傳統的來福槍,威風凜凜、神情嚴肅。

 國王陵寢門外有一座高檯,上有一個蓮花形的銅燈,有六根細長的銅針指向天空。夜間,銅燈亮起,點綴夜景更亮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