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著相機去旅行系列二 大清真寺氣勢磅礡

李啟華 |2013.12.14
1419觀看次
字級
 同行的夥伴們在清真寺正門前合影留念。圖/李啟華
 想拍大清真寺全貌,必須退到200公尺之外才能拍攝。圖/李啟華
 210公尺高的叫拜樓。圖/李啟華
 清真寺旁的大型圖書館。圖/李啟華
 世界唯一建造在大西洋海面上的清真寺。圖/李啟華
面海的落地窗,外面就是大西洋。圖/李啟華
蓮花型水池,十分典雅。圖/李啟華
 美麗的拱廊是有幸入內參觀者必拍的場景。圖/李啟華

 文/李啟華

 摩洛哥有許多清真寺,其中最著名的是哈珊二世清真寺,它是全球第二大清真寺,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伊斯蘭聖城的麥加大清真寺,而且是世界唯一直接建在海上的清真寺。

 摩洛哥國王哈珊二世最大的願望,便是在伊斯蘭教世界的最西方,蓋一座偉大的清真寺,因為「《可蘭經》中提到真主的御座曾在水上」。他決定在卡薩布蘭加這個白色的城市中,興建一座規模龐大的清真寺,以便給這個工商業大都市帶來宗教的依託。

 大清真寺由法國設計師米歇爾班索設計,於一九八七年八月動工,動用了三萬五千名工人,全國一千兩百多萬人共捐出約六億多美元的經費,經過六年時間建成。

 這座由兩千五百根巨柱擎起的大清真寺,由白色大理石砌成,而外觀、內牆,均鋪有色彩柔和的大理石和馬賽克磁磚,頗具阿拉伯伊斯蘭教風格的雕刻和彩繪藝術。建築物占地兩萬平方公尺,叫拜樓高兩百一十公尺。我們必須退到兩百公尺以外的海岸邊才能拍它入鏡。

 因為大清真寺有三分之一在大西洋水域中,為了讓大清真寺能承受滔天巨浪的侵襲,他們在基座附近建起一座堤壩,以減弱洶湧而至的海浪衝擊。

 大清真寺是當地極少數允許非穆斯林觀光客入內參觀的寺院。除了星期五,每天開放四個時段。那天,天氣熱到將近四十度,我們在烈日中趕赴「卡位」──乖乖坐在大門外等候下午兩點──最後一場入寺參觀。

 大清真寺內部可供兩萬五千人祈禱,外場可容八萬人。大廳內梁柱精雕細琢,面海的每個拱形窗均裝飾著綠條優美的圖案,背光照過去,呈現美麗的剪影藝術,屋頂可在三分鐘之內打開,讓陽光、空氣進來,具有很巧妙的設計。

 地下室兩層,分別設有浴池和蓮花形大噴泉,可供一千四百人同時沐足淨手。二樓專供婦女祈禱,可容納五千人。冬天,大西洋洋面結冰,清真寺大廳的地板冰冷,則通電保暖。

 跟著英語解說導覽員走,抬起頭來環視四周,不論拱頂、廊柱、裝飾藝術,都顯得神聖莊嚴,富麗堂皇。放眼大清真寺的周邊,有伊斯蘭教大學、圖書館,以及可以容納兩千輛汽車停放的大停車場。若找到好角度,可以拍到大西洋中驚濤駭浪沖向寺底的絕佳畫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