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佛像 蕭任能:累世修來好因緣

郭書宏 |2013.06.24
8332觀看次
字級
現專職雕刻佛像的蕭任能,從收藏的古董戲偶中找尋靈感,並勇於創新,打造的每尊佛菩薩銅像傳統中屢見新意,且法相典雅莊嚴,姿態栩栩如生。 圖/記者郭書宏

【記者郭書宏專題報導】曾榮獲國家工藝獎、傳統工藝獎的雕塑家蕭任能,因愛看布袋戲,國中時無師自通雕刻掌中劇人偶,玩出雕塑興趣。他現專職佛像、民俗傳統藝術銅塑,亦從收藏的古董戲偶中找尋靈感,並勇於創新,打造的每尊佛菩薩銅像神態各異,法相典雅莊嚴,姿態亦栩栩如生,每每讓佇立於佛像前的觀賞者,內心自然地放下塵囂中紛擾,沉浸於無爭的清淨之境。

從小愛看布袋戲

從玩布袋戲到雕刻佛像,蕭任能似乎命中註定與傳統事物緊密連結。他出生那年,台灣布袋戲剛好推出第一代偶像史豔文,此後有長達十餘年的時間,布袋戲風靡全台,成為民眾生活中重要的娛樂活動之一。他的爺爺聽收音機、看電視,都是布袋戲節目,而父親的百餘張老唱片,也都是布袋戲音樂,耳濡目染之下,他自小就是一個標準的布袋戲迷。

熱愛布袋戲的蕭任能,幾乎把附近財神廟、惠德宮、關公廟等大小廟會的野台戲表演時間,都記得一清二楚;每個月總有兩、三次,會獨自騎鐵馬到廟埕看戲。國中時,他在路邊撿拾樟木,開始照著經常看的布袋戲,嘗試雕刻戲偶,老師在台上授課,他則偷偷拿著雕刻刀在書桌底下雕刻,奠定他的美術基礎。

無師自通雕戲偶

「因布袋戲愛上雕刻,當時夢想開一間神像雕刻店。」蕭任能說,為達成夢想,進入竹山高中就讀美工科,廣泛學習陶塑、竹編、金工、焊接等實作技能,也建立現代美學概念與造型美感。畢業後曾赴嘉義學習交趾陶,而後師承雕塑大師謝以裕,鑽研銅雕技藝,出師後就專職佛像、民俗主題的銅像雕塑,一方面也仍兼作人偶頭、布袋戲服飾和道具。

從研究布袋戲起家、又經科班訓練的蕭任能深信:「要進行現代創作,首先要知道傳統是什麼!」他指出,創新並非天馬行空發揮,而是要以傳統文化為底蘊,更要有扎實的基礎功;巧合的是,他鍾愛的布袋戲與佛像都深富「古早味」,為創作屬於當代的佛像,他選擇從傳統出發,尤其研究明清時期戲偶的臉部刻畫、戲服裝飾等,嘗試與這些古董文物接軌。

古早味中尋靈感

蕭任能也從諸多收藏的戲偶中,體察並揣摩眾生相,進而結合古典美學與西洋雕塑風格,精雕細琢出佛像莊嚴祥和的面容,以及優雅自在的姿態美感,試圖表現出佛教真善的藝術之美,讓觀者自然地攝心凝神,瞬時放下塵囂中的紛擾,得到不可言喻的安定感。

傳統中亦不失創新風格,是蕭任能佛像創作最引人入勝之處,像〈觀音〉一作中,菩薩採自在姿坐於祥雲之上,整件作品造形簡化,期使作品較能脫離過去佛像的繁複線條;〈釋迦牟尼〉中世尊端坐蓮花座上,造型擺脫過去佛像繁複的固有做法,而改以簡單柔和有力的曲線,現代中又不失佛像莊嚴的味道。

「這輩子能做佛像,是累世修來的好因緣,我也誓言做出不一樣的創作!」蕭任能表示,他創作的佛像不僅可作為供奉之用,真正期待的是打破宗教的隔閡,讓佛菩薩能走進一般家庭,讓見聞者打開內心的門窗,透過視覺讓人心生歡喜,調和自心,也為當代佛教藝術創作留下印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