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懷環保心 期待人人做菩薩

郭書宏 |2013.06.17
986觀看次
字級

【記者郭書宏專題報導】近年來,黃忠山除擅長的細雕珊瑚觀音像外,有鑑於珊瑚的數量日漸稀少,更嘗試在作品中保留珊瑚原貌,盡量減少削去珍貴的珊瑚,展現具象與抽象兼具的獨特美感。

黃忠山表示,每件珊瑚的型態與顏色皆不同,他會盡量依珊瑚本身的枝骨形狀構思,以讓佛菩薩的姿態與珊瑚質感巧妙結合;尤其雕刻若遇到沉積的蟲蛀、或是貝殼參雜其中,就必須改變設計、更換造型,加上珊瑚昂貴不易取得,創作過程每一步,在在考驗創作者的應變力與創造力。

像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整件珊瑚參雜著桃紅與白色,白色部分雕琢法相莊嚴慈愛的觀音,底座的九品蓮花與海浪則巧妙呈現色彩,可見藝術家的匠心獨具;而〈觀世音菩薩〉則大量保留珊瑚本身的素材之美,觀音像手持蓮花、衣冠彩帶飄逸,法相面容較立體瘦削,更顯肅穆穩重。

談及珊瑚素材,黃忠山強調,雕刻所採用的珊瑚皆是「寶石珊瑚」,生產於海底兩百至兩千公尺間,屬於有配額開採的珊瑚種類,不同於淺海保育類的造礁珊瑚,;無奈因人為濫採,加上氣候變遷,導致珊瑚數量遽減,這也讓他警覺環境保育的重要性。

黃忠山說,未來他的創作仍將以「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為主題,不同的是,將融入環保的思維,期喚醒世人「保護地球」的觀念,讓人人升格為保護地球的「人間菩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