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興 南台灣 自然裁縫師

文/芝琳 |2012.12.15
2655觀看次
字級
圖\曾石南

打造螢火蟲的家

還記得小時候唱過的童謠「小小螢火蟲,飛到西,飛到東,這邊亮,那邊亮,好像許多小燈籠」?二、三十時年前,每年一到夏天,在山林間、平地的農田附近,入夜之後,涼風徐徐,點點的流螢,人們享受著美好夏夜,隨著都市發展,螢火蟲的光熒,一點一點消失於城市中,也消失在眾人的記憶。

在一九八九至一九九○年間,張國興曾與屏東科技大學教授陳仁昭(有「螢火蟲之父」稱號)的螢火蟲研究室配合,在場區規畫螢火蟲生態池與復育區,讓恆春生態農場成為國內進行螢火蟲復育最早的地方,「賞螢」活動曾在每年夏季「瘋」行一時。

負責執行「螢火蟲復育計畫」的陳仁昭,首先改善恆春生態農場螢火蟲的棲息環境,並與他的助理展開田野調查,從全台各地採集水生黃緣螢的幼蟲,作為復育的基礎,同時,也試養陸生的台灣窗螢,可說水生、陸生雙管齊下。如今,遊客在恆春生態農場內,可以重溫「火金姑來照路」的古早童趣,以及體會「輕羅小扇撲流螢」的詩境。

恆春生態農場主人張國興說,他崇尚的自然理念,來自於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儒、道、釋三家均有「天人合一」的意境,所以,農場堅持使用有機肥料,設有養羊區、螢火蟲復育區、蟬道,建有停雲潭、抱日亭、攬月亭,讓到農場度假參觀的人,可以看出他的用心。

近四十年來,為了保護大自然環境,張國興不惜代價投資的心力與財力,尤其在水土保持工程的花費,如同用金錢堆砌一般,在投資報酬低,且隨時高風險下,無法立即奏效回收,但他仍堅持既有理念,將繼續永無止盡地做下去,挽救恆春半島消失的自然生態,為地方打造結合生態保育與農業教育的大自然教室。



走進恆春半島知名「生態旅遊」景點,也是台灣第一座專業性生態農場——恆春生態農場,迎面即可看到一隻揚起前蹄的山羊銅雕,優美地站立於大門前迎賓,拱形大門兩旁的對聯,題有:「布衣傲公卿,鋤犁耕太平」的書法字樣,可以想像農場主人,當初遠避塵囂,隱居山野,默默開闢蟲魚鳥獸「新樂園」的心情。

進入大門內,眼前斗大的「愚園」兩個字,鑿刻在巨大岩石上,頗有大智若愚意味。園內豎立一塊老鷹造型的珊瑚礁岩,鷹嘴形狀栩栩如生,吻合當地不時有老鷹在天空盤旋的生態景觀。大門內西側,栽植罕見的巨幹茄苳樹,包括園區內的「六兄弟」(六株老茄苳樹),都是來自山老鼠盜挖被察覺,經由農政單位移植到此保護。

從農場的赤牛嶺上,可遠眺龍鑾潭、關山、恆春古城、南灣海域,恆春山海、田園及人文景觀盡覽眼底。

此外,恆春半島上最美麗的黃裳鳳蝶、夜提小燈籠的螢火蟲、離家十萬里的候鳥(伯勞、灰面鷲)、飄洋過海的熱帶海岸林植物,還有種類繁多的羊種,都是農場知名且豐富的生態景觀資源。

經營務求貼近自然

早在四十年前,看到農民一昧追求農產品產量與賣相,大量使用化學肥料及農藥,張國興就打定主意,自己經營的農場務求貼近大自然,以復育生態為取向。因此,廣植在地原生種林木,朝向生態教育及觀賞性,所有蔬果花草栽培,都採取自然有機農法,讓土壤能夠恢復無毒性汙染的生機。

經過多年累積,在這裡隨處可見豐富的「綠」,從恆春古城東門開始,沿著赤牛嶺一路蔓延開來,滿眼都是青翠蓊鬱,不論是從容悠遊奇岩怪石區、老榕谷清幽小徑、抱日亭、停雲潭,或晨曦諦聽萬籟,靜賞夕陽餘暉,夜觀星河流淌,只要放慢步伐,把呼吸留在原野喘息,就能與田園、綠茵、山林一起脈動。

獨鍾赤牛嶺山坡地

張國興十三歲便隨著父母從高雄鳳山五甲搬到屏東恆春,雖然父親的農耕地,是在赤牛嶺山腳下的平原,但他長大後,卻眷戀恆春特有的四季如春,獨鍾赤牛嶺的山坡地。

高中畢業後,張國興離開父親捐地興建的恆春最高學府,隨即一頭栽進他想建造的理想農業王國裡,逐年將坐落在赤牛嶺半山腰的山坡地,從滿山荒蕪營造到今日豐盛成果。

張國興說,會喜歡經營農場,是從小受到父親張勝的耳濡目染,才會深愛自己的鄉土。這塊農場的基地原來是長滿相思樹的雜木林,後來有部分被開墾種植製糖原料甘蔗,以及採收製造麻繩纖維的瓊麻,在他接手時,整片山坡地一片雜亂。

秉持著對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他兼顧生態保育、自然農法,將農場發展成結合休閒遊憩、生態教育與產業觀光的多元化農場,因此,農場保留部分相思樹林,並擇地植有茄苳林道及茄苳樹復育區,其他樹種園區,分別為毛柿、苦棟樹、象牙木、欖仁樹、木棉樹、棋盤腳及老榕樹,還規畫一大片先驅樹種觀察區。

恆春生態農場雖位於墾丁國家公園邊緣,但張國興並不認為觀光遊樂是他賺錢的目標,反而透過認知地球生態被破壞的嚴重性,以及對家庭天倫和樂融融的追求,他將農場注入生態保育觀念,成為台灣第一座融匯生態復育、農村休憩、教育研習的「生態農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