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建立富而好禮的社會

 |2012.10.28
2649觀看次
字級

大陸近年經濟突飛猛進,在創造社會財富過程中,卻發生道德、人文素質跟不上的現象,有識之士引以為憂。最近有大陸媒體讚揚「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但中國向來稱為「禮儀之邦」,為何要「禮失而求諸台灣」?

台灣有濃郁人情味,有傳統道德所涵育的人文素養,這一切並非憑空而至。大陸網友表示:「到了台灣才知道,文革給大陸帶來了多大的災難!」新華社主任編輯陳斌華採訪兩岸新聞,來台數十次,他表示:「台灣人富而好禮,是因繼承了中華傳統文化。」

大陸文革及台灣繼承文化傳統,應是半世紀來兩岸社會發展殊異的關鍵。其實,每個社會經濟發展階段都有特殊的社會問題,包括倫理關係的調整與價值系統的重組,做不好就會引起過渡性失調。

一九八○年代,台灣錢淹腳目,有心人為挽救社會失序、倫理蕩然,提倡「第六倫」,有人呼籲建立「富而好禮的社會」,強調存善心、作善事是人與人、人與群之間的基本倫理。經多年努力,使台灣人逐漸從財大氣粗,變得彬彬有禮,如今大陸則是當年台灣翻版。

大陸歷經十年文革,批孔揚秦、破四舊,中斷了傳統文化的傳承。對親人、師長的批鬥,泯滅人性,更使敦厚、善良的民族性喪失。經歷這樣劇烈的社會運動,導致人與人互不信任,喪失了人情味;怎能不計較、不猜忌、不求回報的互助、互信?

陳斌華說,台灣重視傳統教育,許多細節也尊重傳統,從地名就能看出,像忠孝東路、仁愛路、博愛路等。「這種薰陶日久天長,就使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他又指出:「事實證明,傳統文化與市場繁榮是能相容的。一個社會僅有富裕,不可能得到尊重。」

傳統文化與經濟發展能相容,正是富而好禮。台灣有許多慈善和宗教組織,也與傳統教育相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台灣人從小接受博愛教育,長大就有助人精神,發自內心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對公益非常認同。

香港、日本人都說,台灣不像其他發達社會那樣冷漠,與大陸盛行的「關係人情」也不同;尤其台灣人情味裡有一種平等和尊嚴的底蘊,包括自尊和尊重他人的尊嚴感。其實近年台灣經濟轉差,民怨也不少,但大陸仍覺得台灣人有一股自豪感。若要問為什麼,應是經過幾十年孕育、累積,找到適合台灣社會的道路,走向和諧與安定,自然產生自豪感。

大陸正在走一條台灣走過的路。富裕並非社會發展的唯一目的,有了豐厚的物質基礎後,要進一步充實精神生活。像是台灣曾宣導的:不亂倒垃圾、汽車禮讓行人、不亂按喇叭;積極方面,要見義勇為,不容歹徒猖狂,熱心參與義務工作等。

台灣的教育,從小學開始就強調倫理建設、國民道德建設、去除自私自利的個人主義。具體而微的傳承了中華文化,改進了民眾行為,發揚固有道德,養成高尚健全的人格。大陸能朝重建禮儀之邦前進,民眾富而好禮,日後最美的風景也必然是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