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輪到四輪 見證經濟發展

新華社電 |2012.10.13
1184觀看次
字級
一九八八年上班的市民推著自行車湧入鄭州市中原路的地下過街通道。圖/新華社

【新華社電】今年的十一長假,大陸讓人見識到所謂「人口世界第一」的出遊景象,今年中秋節國慶節八天假期裡,中國自駕或乘坐各種公共交通工具出遊人次超過三億人。

為了解決擁擠的狀況,北京日前實施「尾號限行」政策,讓北京不少「有車族」很糾結:被限行這天到底是坐公車還是叫計程車?在大家「糾結」同時,有很多人乾脆放下汽車鑰匙,選擇步行或騎自行車,為單調的出行增加更多的樂趣。

中國人的出行方式,經過了一個從「體力」到「便捷」的漫長過程。每個年代都有與當時的社會生產力水準相適應的交通工具,從最初的人力車、畜力車,到後來的自行車、摩托車,再到現在的汽車為主要代步工具,其中反映出的,是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富足。

「在黃河流過的地域/在無數的枯乾了的河底/手推車/以唯一的輪子/發出使陰暗的天穹痙攣的尖音……」這是中國著名詩人艾青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寫的〈手推車〉中的一段詩句。詩人以「手推獨輪車」這種中國農村使用了上千年的交通工具為象徵的意象,蘊含著對保守落後的生產、生活方式的悲哀。

如今,在年齡超過五十歲的中國人的記憶裡,上世紀五○至七○年代,自行車是中國人最「拉風」的代步工具,也是那個時期最具有符號意義的社會特徵。上世紀八○年代,摩托車開始逐步成為交通工具中的「新寵」。

上世紀九○年代初期至今二十年間,隨著城市交通和汽車工業的發展,加之忙碌的生活節奏,愈來愈多的人選擇以汽車代步,私家車的數量以驚人的速度與日俱增。據大陸公安部交管局統計,截至二○一一年底,中國機動車數量為二點二五億輛。

從「兩個輪子的夢」演變成「四個輪子的夢」,見證中國經濟與城市發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