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達摩二入四行談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

覺培 |2012.09.30
2837觀看次
字級

學佛入道有多門,但總離不開「解門」與「行門」,在禪宗初祖達摩所領悟之「二入四行」中,所謂「二入」,指的就是「理入」與「行入」,深入佛法要義便是「理入」,在生活中力行佛法要義則是「行入」。



學佛者透過聽經聞法或研讀經論,了解生命究竟的因果循環與來龍去脈是「理入」,在行住坐臥中觀察驗證自己的起心動念,在生活裡修正身口意業種種行為,則是「行入」。

達摩祖師主要提醒修行者,若沒有經過「行入」歷練的佛教徒,往往只是說食數寶,容易增長狂妄與邪見;而未依「理入」的通達與自我檢視,又很容易以盲引盲,增長無明與煩惱。所以經典常云:「有解無行,增長邪見;有行無解,增長無明。」

行入——四行觀

然而,每個人在累劫輪迴中,或多或少結下的恩怨難了,貪瞋無明所帶來無止盡的生死疲勞,於是,達摩祖師在「行入」的觀察中,又提出了「四行觀」以因應人生困惑的四帖良藥,包括1.報冤行2.隨緣行3.無所求行4.稱法行。

達摩祖師要修道人在受苦難時,當以「報冤行」作為納受一切苦樂的省察指標,因往昔無數劫中「棄本從末,流浪諸有,多起冤憎,違害無限。」今日所面對的種種災殃業果,應當逢苦不憂,因為知道業有其因;面對苦樂齊受或勝報榮譽等事,當以「隨緣行」處之,了解一個人的成功乃過去宿因所感,何喜之有,心無增減,不狂不慢,以平常心順其因緣;而生死疲勞多從貪欲而起,修行者應以「無所求行」破除無止盡的貪婪欲望,體悟「三界久居猶如火宅,有身皆苦誰得而安」的真義,以不執不取的出離心「稱法行」入菩薩道,轉煩惱為菩提,不受「我執」所礙,廣行布施,但心無吝惜,實踐六度波羅蜜,在利他中完成自利。

人間佛教

走入社會 走向國際

星雲大師一生以弘揚「人間佛教」為使命,讓佛教從寺廟走入家庭、走進人群、更積極使佛法走入社會、走向國際,其主要目的就是不希望讓佛教山林化,或走向葬式消極的局面。

為使眾生入佛知見,將過去初一、十五寺廟拜拜吃齋求平安的「齋會」,改革倡導為「以法相會」的「法會」,讓每一場的法會中,皆能聆聽經典的要義。

積極從事佛教文化事業,不僅將藏經分類編輯成《佛光大藏經》,更為了普及大眾,以《白話經典寶藏》、《佛光教科書》、《佛教叢書》等,令眾生入佛知見。

各道場辦都市佛學院、人間大學、佛學講座、人間佛教讀書會等,或藉由「福慧家園」的周末共修等,讓佛教徒了解佛陀的教育,加強對正信佛教的理解,此與「理入」不謀而合。

入世出世 圓融不二

但學佛者僅在文字般若上下功夫猶嫌不足,為了使三寶弟子從實踐中體悟佛法要義,星雲大師更提倡從「求」平安、健康、財富、名利,轉變為「給」人信心、歡喜、希望、方便;從「求佛、拜佛」,轉變為「學佛、行佛」;從寺廟裡的「香火信徒」,走入關懷社會的「佛光會員」,在文化、教育、慈善、修持等服務與助人的行動中,發揮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佛教精神。

無論淨灘淨山、捐血報恩。推動七誡運動、全民閱讀、走入偏遠山區醫療義診、以三好品格推動校園弘法,透過佛法從事監獄教化,或響應媒體清流支持《人間福報》、「人間衛視」,或重視社會和諧人我關係,探病助念、家庭普照、聯誼交流,三寶弟子們在每天看似忙碌,卻無時不在成長,看似付出奉獻,卻也讓佛法在一次又一次的「行入」中獲得法喜。

星雲大師提倡的人間佛教,乃入世、出世法圓融不二的修行,更是理入行入,令眾生現證法喜安樂之法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