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瑣談書法】包世臣 碑學提倡者

文/陳俊光 |2012.09.20
2050觀看次
字級
包世臣(一七七五─一八五五年),字慎伯,晚號倦翁,鄧石如弟子,安徽涇縣人。

包世臣(一七七五─一八五五年),字慎伯,晚號倦翁,鄧石如弟子,安徽涇縣人。涇縣古名安吳,故世人又稱其為「包安吳」。嘉慶十三年舉人,仕任罷後歸布衣,工詩文書畫,亦能篆刻,其書法得古人運筆之奇,當時具有影響力,時人稱之為「包派」。

有關「包派」一詞,在何紹基《跋張黑女墓誌拓本》記述:「包慎翁之寫北碑,蓋先於我二十年,功力既深,書名甚重於江南,從學者相矜以包派。」

包世臣對自己的書法極其自負,自言:「二十六而後學,四十而後知」;又說:「慎伯中年書從顏、歐入手,轉及蘇、董,後肆力北魏,晚習二王,遂成絕業。」並自詡「右軍第一人」。

然而包世臣的書法並非如其所言,而是言過其實。他的字較肥厚,尤其是草書字形,按古人的說法就是「肉多筋少」。

對於書法字形「肉」與「筋」的說法,在他的《藝舟雙楫》中有一段精闢的比喻:「夫馬筋多肉少為上,肉多筋少為下,書亦如之。」

包世臣雖懂書法,卻並非善書者,他獨到之處是書法論述,所著《藝舟雙楫》,是一部倡導北魏書法的力作,其碑學思想影響後人較鉅。

至於書法的推廣方面,彼時追隨包世臣習書者不少,當時雖有「包派」一說,也僅限於揚州一帶。而眾多弟子中僅吳熙載,是包派中的傑出代表,吳雖然是包世臣的弟子,但他的書法藝術成就在包世臣之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