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峰岩洞 探訪穴居人-- 洞底探險 另類風光

文與圖/馬維易 |2012.06.23
1873觀看次
字級
豬圈還是雞舍?一時間還真猜不出來。 圖/馬維易

洞底探險 另類風光

感覺上,山洞內部比想像中的更寬更深,大夥兒僅是「逛大街」就吃不消了,遑論鑽到洞底探險。詢問大家意見,每個人的腦袋搖得像波浪鼓似的,異口同聲道:「要我下去?謝謝不連絡!你自個兒下去吧!我的心與你同在,加油!」

小徐見我打算孤伶伶的一個人勇闖洞底,怕發生意外,也覺得我怪可憐的,願捨身相陪。二人連跑帶跳的鑽到最底層,哇!也許是洞口夠大,採光還真不差哩!手電筒全派不上用場。站在洞底深處回頭仰望,只見一片蔚藍的穹蒼,好美。

設備雖簡 樣樣都不缺

兩人驚喜地找到一個儲水槽,看得出來是用一整塊大石頭鑿出來的。想到這些先民們歷經千萬苦難,好不容易找到一處隱密的安全住處。再運用他們的智慧,就地取材,胼手胝足,一斧一斧地劈砍,鑿出石槽儲水、石灶做飯、石臼搗食物……不得不敬佩古人的耐力。

值得一提的是,他們還貼心為家畜設計專屬的窩:豬圈、雞舍、馬槽,一個也不少,給他按個「讚」!

百年大計 當地很重視

巧遇一個尚稱完整的木頭門框,上面還能明顯地看出,用毛筆寫就「歡度新年」四字的橫批,上下聯就較為模糊而無法辨識清了。上聯似乎寫著「××人…」,下聯前三字依稀看出「舊歲過…」,頗有學問的樣子。早已耳聞,洞內十分重視教育,當年村裡還出了多名大學生,可見傳聞不假。

最沒水準的是一群有破壞狂的遊客到處留字,只見一塊鐘乳石上,刻有「×××到此一遊」,真不知這些人心態是啥?字醜還愛現,真的很沒品。

打消念頭 放棄探小洞

爬出大洞後,大家正在研究是否再鑽入小洞一探,當地人見狀,力勸我們打消念頭。其中一位大叔說,大洞安全無虞,可以放大膽進出。但是,小洞又深又黑,加上藏有許多小長蟲(長蟲=蛇),實在危險。想想也對,不知這些長蟲有毒否,何苦冒這個險,萬一被咬上一口,這附近哪兒去找血清呀。

乾脆坐在洞外與村人閒話家常,聽他們提及,當年有著成千上萬隻岩燕、蝙蝠與洞中人共生。外面花花世界應有的小強和鼠輩,也在洞中橫行;甚至曾有許多野蜂在洞中築巢定居。但隨著人們的遷出,這些生物也隨之轉移棲息地。

再度遷徙 村人離洞居

眼見洞口正對面的坡地上,有著一片嶄新的屋舍。請教村中人,才得知西元一九九九年對峰岩洞的村民而言,是一個重要的年分。地方政府從那年起,就有計畫、半強制的要求洞中居民一一遷出,搬至對街的山坡上。我們眼前所見到村落,就是特地為他們蓋的。

因此,在二○○一年的「珍尼斯世界紀錄」中,就添加了一筆有關峰岩洞的事蹟,指出峰岩洞為當今世上現存規模最大、居住時間最長、惟一居洞穴內的村落。

難捨故居 老人家唏噓

村中的李大爺說,他出生於一九二九年,如今已是八十多歲高齡,住在洞中多年,他實在很難捨棄這個從小長大的峰岩洞,所以拖延至二○○四年才搬離洞居,算是最後一批遷出來的居民。當年共有五十四戶約二八○口人,同時搬離故居。看著李大爺娓娓地說出心中的不捨,真不知如何勸慰。

雖說,雲南省政府有規畫,要將峰岩洞的原貌的保留下來,使整個山洞成為一座「民俗博物館」,形成一個的穴居文化遺跡,除了可供專家考察研究,還能吸引遊客前來觀光。但是,所有的計畫仍停留在計畫,至今還沒下文……

為避戰亂 潛而為穴居

原以為他們是當地的少數民族,沒想到居然是漢人。這裡明明屬於彝、苗兩族的地盤,如何會有一群漢人入住?而且直到二十世紀末期的九○年代,還過著穴居人的生活,這更讓峰岩洞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據說,這些漢人約在明末清初年間搬遷至此,其中的原由有二種版本:一是躲避戰亂,二是逃離不堪負荷的苛稅雜役。不管哪種傳說,都是被迫離鄉背井的苦命人。

輾轉遷徙 共頂一片天

最早入住這個福地洞天的是李姓家族,他們自江西的寧江府的十字街大橋頭出發,不停地輾轉遷徙,途經四川、貴州等地,最後在峰岩洞中定居下來。

據稱,那時峰岩四周圍,古木參天能蔽日,老枝藤蔓掩洞口,不留心是很難被發現的。接著,又陸續接納同是逃命至此的周姓、何姓等窮苦人家。前前後後共遷入六家姓,分別為:李、周、徐、何、唐、任,大家共頂一片天。

形成村落 另類桃花源

漸漸地自然形成一個龐大的團體,設有正規的村民委員會,每戶人家還有當地政府統一發放的門牌號碼。最後,這裡規畫為南屏鎮下轄的一個自然村落。

當年洞中人們和睦相處,互助互敬又互重。農忙時節大伙兒分工合作,家家戶戶大門敞開,無需擔憂竊賊。真應了孔子最愛的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雞犬相聞 情境令人羨

據說,早年來此的人還能參上一腳,與之同樂。和他們同坐在洞口的大樹下休憩,聞聽洞中那不絕於耳的雞啼犬吠、牛鳴馬嘶,以及孩子們的嘻笑打鬧聲。沒想到老子心中的小國寡民,雞犬相聞的日子,居然能在現實生活中應驗呢!

可惜沒能趕上他們出洞前,「共頂一片瓦,雞鳴全村應」那令人稱羨的生活,扼腕呀!

餓到頭昏 笨賊竟偷菜

告別熱情的村民下山崗,回程的下坡路更是驚險刺激,第二次可怕的「車震」體驗活動結束,回到山腳下的安王村,已是下午四時。和卡車主人話別後,趕緊找到我們的愛車,和久別重逢的師傅敘述一路上的苦難。

還沒吃午飯的我們,此時早已餓得兩眼發昏,前胸貼後背。而小徐八成是餓壞了,瞅見車停處有一個菜園子,裡頭種滿各色蔬菜,他左顧右盼眼見四下無人,一溜煙鑽了進去,偷了兩棵大白菜。

叨擾主人 民居嘗美味

師傅見狀大笑,叫小徐甭做賊,這菜園子的主人,中午請還請他吃了一頓飯。邊說邊領著我們走進屋內,與主人打招呼。體力透支的大夥兒,決定請主人費神,準備食物讓我們裹腹。

熱心腸的女主人取下一塊才醃好的臘肉,並拔了一大堆自家種的包穀(玉米)、蘿蔔、芋頭……連同小徐偷來的兩棵大白菜,一起熬煮。原汁原味兒的鄉間風味火鍋,吃的我們眉開眼笑,肚皮朝天。好客的男主人,取出自家釀的玉米酒,讓我們品嘗。還扛出水煙筒,讓我們這些都市鄉巴佬體驗,為這次的探險,畫下一道完美的休止符。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