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學者的理性與感性

 |2012.01.12
1864觀看次
字級

總統大選日近,藍綠選情緊繃,繼工商界跳出來表態後,學術界也連署刊登廣告,支持各自偏好的候選人。

先是一千七百零九位教授支持馬英九,包括中研院院士、教育部國家講座及學術獎教授、卸任與現任大學校長。廣告文強調,學術良心與知識一樣重要,國家領導人的品德比能力更重要;馬總統執政找回了誠實、清廉、正直和關懷等台灣價值。

接著由李遠哲領銜,八十七位學術界人士連署刊登,題為「科學家的良知、蔡英文的承擔」,為蔡英文的人格及宇昌案背書,要大家還給蔡英文公道,不要讓抹黑決定台灣的未來。

一千多名教授支持馬英九的廣告,沒有引起爭論。李遠哲領銜的廣告,媒體則大篇幅報導,問題恐怕在於李遠哲本身的爭議性,他原是學者、科學家,但涉入政治甚深,已是半個政治人。

兩千年大選,李遠哲發表「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淪」的呼籲挺陳水扁。扁執政後,李遠哲出任國政顧問團首席顧問,二○○四年大選,雖然扁已紕漏百出,但李遠哲發表書面聲明,仍然助扁。二○○八年謝長廷參加大選,李遠哲表示,四年前挺扁,他有很多疑慮,但相信謝長廷能滿足期許。

科學家應有實事求是精神,既然「有很多疑慮」,為何還要挺扁,這是許多人至今仍有的質疑。日昨民眾投書報端:「即使市井小民,都得面對自己言行,何況是(有良知)科學家?」

也有人在部落格為文指出:「李遠哲識人的眼光,您相信嗎?」質疑李遠哲沒有以理性態度面對政治人物,因為陳水扁如今在監獄內。「一個受長期科學訓練的人,沒有將實證精神用在對人的分析上,恐怕是感性戰勝了理性。」

李遠哲在科學領域的成就受人肯定;但科學知識,或更精確地說,他的化學專業不等於全部。他頂著諾貝爾光環從美國回台,擔任中研院院長,又領導教改。教育不是他的專業領域,教改雖然毀譽參半,但無損於他的地位,畢竟教育是千秋大事,能往前跨一步,總勝過原地踏步。

李遠哲的政治理念,也未必等同於科學知識,不免引起爭議。政治不能在實驗室的燒杯裡驗證,也不是Yes or No那麼容易判斷。科學家至少應如檢警辦案一般,有幾分證據講幾分話。他為宇昌案背書,說科學工作者感觸很深,「生技本無色,但選舉政治踐踏生技幼苗,宇昌案是很好的生技成功典範,卻難逃政治抹黑。」

宇昌案問題在決策過程,而非生技產業本身。科學家應本著學者良知,用理性去研判,而非從政治角度思考。

陳水扁施政遭批評時,李遠哲說:「政綱不一定要兌現」,更使他跳進政治漩渦,捲入政客的口水戰。科學家的理性與感性,無法斷然二選一,但至少不能讓感性變成政治的盲信,壓倒理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