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經典名句】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

文心工作室 |2011.09.16
54884觀看次
字級

編著/文心工作室名句誕生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 ──

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讀懂名句

離我而去的昨日時光,已經不可挽留;擾亂我心思的今日時光,使我十分煩憂。我在這座謝朓樓上為你送別,看著長風萬里伴送秋雁,此情此景真可痛快暢飲一番。

你在蓬萊道山擔任校書,文章有建安體那樣志氣飛揚又筆力遒勁的風骨,尚且有像謝朓般清新發越的才思。不論是談詩論文,或下筆揮灑,都懷有奔逸的興致和豪壯的思想,就好像要飛上青天去攬取明月似的雄壯。

抽出刀子去砍斷流水,怎奈水更流個不停;舉起酒杯本想消除愁悶,怎奈愁悶愈益增多而難以消解。

人生在世,總是不能稱心如意,倒不如明天披散著頭髮,駕著小舟,歸隱江湖去吧。

名句故事

此詩是李白於天寶十二載(西元七五三年)末年在宣城期間餞別祕書省校書郎李雲(一說為李華)所作。詩中的謝朓樓為南齊宣城太守謝朓所建,又稱謝公樓、謝朓北樓,於唐時改建,復更名為「迭嶂樓」。

此詩為李白名作之一,詩文句句膾炙人口,李白固有的自然與豪放和諧結合的語言風格,在這首詩裡也表現得相當突出。

在詩的後半段,詩人首先稱讚李雲的文章「蓬萊文章建安骨」;以「蓬萊」稱文章,典故其實源出於東漢時期,當時學者以蓬萊為海外仙山、上居仙人,藏有大量的幽經祕錄,故稱朝廷的藏書機構「東觀」為「道家蓬萊山」;到了唐朝,又多以蓬山、蓬閣指祕書省,李雲既然是祕書省校書郎,所以這裡便用「蓬萊文章」借指李雲的文章。

至於「中間」一句,大致有兩種說法:一說認為李白以「小謝」自況,一說則認為詩人以小謝讚李雲,推崇李雲之文風有如謝朓般清麗。姑不論何說為是,可以確定的是,李白對於謝朓是極為推崇的,而李白詩「清麗」的描繪筆法,受到謝朓的影響亦是很深。

再看到「俱懷逸興」二句。其實全詩要表達的重點,也是多數李詩中一異的主旨,更是其可貴之處,便是詩人闊大的胸襟抱負及豪放坦率的思想性格的表現。儘管他精神上飽受苦悶的重壓,卻沒有因此放棄對進步理想的追求。

「壯思飛」、「上青天」、「攬明月」,這是多麼雄壯的豪語。至於「抽刀」二句,也在抒寫強烈苦悶的同時表現出倔強的性格,因此整首詩給人的感覺不是陰鬱絕望,而是憂憤苦悶中顯現出豪邁雄放的氣概。

最後「人生在世」兩句,亦是李詩一貫豪邁的作風,為全詩畫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商周出版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