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藩籬 內政部研擬喪禮儀節手冊

郭書宏 |2011.09.08
2654觀看次
字級

【記者郭書宏台北報導】喪禮中捧神主牌、主祭等儀式只能由男性擔任?喪禮中普遍存在的哭喪文化,難道是約定俗成的嗎?為讓喪禮過程中弱勢聲音被聽見,達到性別平等、殯葬自主、多元尊重,內政部今年底預計出版《喪禮儀節手冊》,昨日舉辦北區座談會,邀請殯葬、禮俗文化、性別研究學者,及各宗教代表廣納各界建言,將喪葬禮儀的爭議減到最少,達到最多共識。

傳統台灣喪禮習俗的捧神主牌、執幡、主祭等儀式,皆是兒子、長孫的責任與權利,若家中只有女兒,只能委由遠房男性親戚擔任,而碑文或銘文上刻的子孫名字也沒有女兒的空間,女兒只能以「哭路頭」表示悲傷。為了讓喪葬禮儀隨社會結構改變而調整,內政部去年七月邀請專家學者組「喪葬禮儀研究改進專小組」,深入了解傳統喪禮的背景緣由,再因應社會時代變遷,提出可行調整作法。

為接續研究成果,內政部今年一月組成「喪禮儀節手冊(書名暫定)編撰小組」,昨舉辦北區座談會,邀請小組召集人內政部民政司司長黃麗馨、副召集人台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副教授黃馨慧與禮俗文化學者徐福全教授,及手冊撰稿人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所長陳美華、南華大學生死學系講師李慧仁、輔仁大學宗教學系講師陳繼成、華梵大學講師黃芝勤,及台灣殯葬資訊網主筆郭慧娟等人與會研討。

「真正的尊重始於積極了解,喪禮儀節需要凝聚共識,展現新時代的意義、功能與價值。」黃馨慧表示,《喪禮儀節手冊》預計十二月出版,基本原則為性別平等、殯葬自主、尊重多元族群與宗教文化,並將這些精神融入預立遺囑、喪期與喪服、告別追思會、環保自然葬、殯葬文書、喪禮人員服務倫理等事項,期望讓亡者、家屬及殯葬業者三方面有所依循。

負責撰寫手冊中「喪葬禮儀與多元文化價值」等章節的陳美華表示,人人皆會成為亡者,因此引導民眾為自己預訂一場有自主尊嚴的人生畢業典禮,無論在財產分配、醫囑、告別式作法,皆可在預立遺囑中交代清楚,如此也可減少生者許多不必要的爭執,避免任由殯葬業者擺布的狀況。

內政部表示,為跳脫傳統喪葬書籍的框架,手冊內容除對女性不平等的喪葬禮儀提出調整建議,也展示傳統及現代喪服的實例照片,讓讀者可按圖索驥;而又為因應現代多元家庭,訃聞亦大膽針對離婚等關係提供參考範例,也用案例告知讀者如何營造個性化的告別追思會。民眾若有相關建議,可至內政部全國殯葬資訊網提出建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