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有效率的勤奮 才能成功

 |2011.05.06
2912觀看次
字級

半世紀來台灣的企業家第一代如王永慶、許文龍、張榮發,白手起家;第二代如施振榮、張忠謀、郭台銘、林百里,行走天下;第三代如張明正、李焜耀、魏氏兄弟,創新多元,其能成功雖方式不一,但有一共同點,就是勤奮不懈。

今年是台灣設計年,也將主辦世界設計大會。去年台灣在國際設計四大賽事拿下二百六十個獎項;日前公布的iF概念獎,台灣院校也有三十一件入圍。回顧八年前,台灣在國際設計競賽才拿到十五個獎,國際把台灣視為「代工廠」,不認為台灣具有設計、研發和創新的潛能。

法國工業設計大師菲利浦史塔克訪台時曾說:「如果你有很棒的想法,就去找台灣幫你做出來。」如今透過設計獎的加持,國際對台灣的觀點已大為改觀。這其間的關鍵是什麼?是台灣人的勤奮!

但只有勤奮未必成功。一個人要發達必須「聰明工作」,不僅是努力工作。成功是「想」出來的,這是台灣從「代工廠」蛻變的意義所在。而第三代企業家「增加了更多的創新與多元思維」,是重要因素。

很多人有個印象,就是「大陸學生勤奮」:大學圖書館每張桌子都坐得滿滿的,有位子坐的學生不敢離開,因為一離開就被別人占去了。十幾年前有大學校長到大陸訪問,感概說,這情況有點像早年的台灣,現在生活環境改善了,成長於富裕年代的台灣大學生勤奮不足,令人憂心。

但十幾年下來,大陸雖然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MIT(台灣製造,MADE IN TAIWAN)成了「台灣設計」(DIT,DESIGN IN TAIWAN),證明台灣的學生雖不如大陸學生勤奮,但是台灣的競爭力並未流失。

「動作研究之父」弗蘭克‧吉爾布雷思,曾把各行各業優秀員工的工作情況拍成影片,發現一個驚人事實:很多看上去不勤奮的人,工作卻很有成效;而很多看上去勤奮的人,卻並沒有帶來多少利潤。知道用最簡單方法獲得最大成效的人也許並不勤奮,但非常有創造性。他們意識到勤奮並不意味著成效,而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怎樣避免不必要的工作。他們會把智慧用在怎樣提高效率上,而不是盲目的勤奮。

弗蘭克‧吉爾布雷思的研究並不否定勤奮的美德,而是強調更有效率的勤奮。目標不明的勤奮,猶如閉眼狂奔;手腳勤,要加上頭腦勤。平庸的人往往不是懶得動手腳,而是不愛動腦筋,這種習慣制約了他們的發展。

勤奮的確是美德,但只有手與腦都勤奮的人,才能獲致成功。今天在學校訓勉學生要勤奮,更要教導「有效的勤奮」,才能免於老生常談,無法吸引學生的興趣,也無法為未來培育出更多出色的人才。

(十六之十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