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佛像領悟 佛法在生活中

郭書宏 |2010.12.27
847觀看次
字級

【記者郭書宏專題報導】為了呈現攝受人心的佛菩薩造像,廖明亮思考著,佛陀是在人間成佛,除了佛性亦有人性化的一面,於是在作品中企圖在人與佛的特徵取得中道,讓兩千多年前的佛陀造像,不再是高高在上、遙不可及,而是貼近人們生命的導師。

在創作材質上,廖明亮以敲碎的岩礦土為媒材,依比例加入紅土、黑土,表面適度拋光,再以一千兩百五十度的高溫進窯燒製,塑造後的佛菩薩及高僧大德像看似石頭,實則不然,顯示出岩礦土特有的樸拙之美,溫潤的特質更能彰顯佛菩薩的悲、智、願、行,使觀者身心剎時感受寧靜與祥和。

曾有人問廖明亮:「數十年從西方藝術到東方美學,你學了這些到底為了什麼?」廖明亮說,自從接觸佛像創作,他終於明白,原來一切的興趣與所學,都指出了一條道路,那就是「菩薩道」—學習菩薩遍學一切方法,力求在佛像裡通達一切眾生的心。

近年來,廖明亮更將創作觸角延伸至茶具的創作,長年從事佛像製作的他,仍可在這些生活化的器具中,窺見許多佛教的元素,像是在置茶的茶倉刻有「飛天」圖騰、茶壺中巧妙地加入僧帽、佛手、蓮花等造型。

「茶禪一味,禪在生活中無所不在,我只是換個創作形式來表現罷了!」廖明亮說,傳達佛法不僅只有佛菩薩像,佛法是與生命打成一片的,透過蘊含佛教元素的作品,讓人們時時刻刻思惟佛法,進一步在生活中實踐、體現佛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