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女白瓊、電子花車 風光不在

翁云真 |2010.12.26
2916觀看次
字級

【記者翁云真專題報導】提到傳統喪葬文化,大眾對「孝女白瓊」以及「電子花車」這些行業絕對不陌生;傳統以「哭喪」送亡者,哭得愈大聲,意味著愈盡孝道,但隨著時代的改變,傳統的喪慶習俗逐漸式微,也直接衝擊到專跑喪家的陣頭生計。

曾為喪家扮演孝女白瓊的陳雅玲指出,「孝女白瓊」是指在葬儀中扮演往生者的親人角色,帶領親人哭祭往者的「孝女」;電子花車則是在卡車上布置靈堂或墳墓,與披麻帶孝的「孝女」互相搭配,在車上表演哭靈;她表示,從事這個行業也快十年了,歷經這行業的興衰,對於擔任孝女白瓊,扮演喪禮中「催淚」的主角,她強調「可不是件簡單的差事!」

她搖搖頭說,現在的孝女白瓊都是「一哭交差了事」,反觀正統的流程可「累的很」,她表示,因為孝女白瓊要背的「劇本」較多,內容大多感懷往生者的一生,而且必須以哭腔展現,因此,事前要充分了解往生者的過往,才不會出錯。她說,之前有個同業因趕太多喪場,還來不及釐清往生者身分,就扶棺大哭「阿娘阿!阿娘阿!」卻不知裡面躺著的是個「男的」,不僅讓現場的人錯愕,自己也下不了台。

會請「孝女白瓊」哭喪,大多是因喪家女眷單薄,擔心喪禮中毫無哭聲,會讓人認為孝思不足,代為「哭喪」的孝女白瓊行業應運而生;陳雅玲表示 依傳統習俗,費用得由出嫁的女兒分擔,行情價一場六千元起跳。

電子花車業者陳文忠指出,三十年前,當電子琴在台灣流傳之後,民間藝人就將電子琴搬置小卡車上,隨著廟會或喪葬遊行隊伍沿街演奏,創造出一種新型的電子琴陣頭,也就是所謂「電子花車」,後來與孝女白瓊互相搭配,才成為人們口中「哭喪文化」,那時可是極盛時期,每日奔波趕場。

隨著時代變遷,他們感嘆喪禮場已不再主打「哭喪」,取而代之的是葬儀社制式包套的禮儀流程,這兩個過去風光一時的行業逐漸沒落,隨著政府鼓勵莊嚴隆重的喪禮,再度讓這些喪儀陣頭經營的空間日益萎縮。他們認為,這行業雖不值得倡導,但喪儀陣頭還是生者充場面的產物,他們感嘆,也不解,迎神廟會都可風光做場子,為何喪儀陣頭會落到今日難以生存的地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