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行 銀髮映照水銀燈

李碧華 |2010.08.21
585觀看次
字級

清晰思路推著李行往前進,這位在銀色世界透著爍亮的老人,髮未全白,膚色紅潤一如少年,抱著敬業樂群的人生觀,依然是個玉樹臨風的銀髮型男。
 
水銀燈下縱橫一甲子,脾氣大,嗓門大,這「兩大」未經歲月而變小,依然在聲若洪鐘中,叫人感覺到李行的老當益壯。

李行,五十年來拍了五十二部電影,一半以上的作品在影展中獲獎,開創健康寫實、瓊瑤三廳電影世代,八十高齡之際,還得到一個年輕人「出錢出力卻不出名」的資助,為舞台劇「夏雪」重拾導筒。

以退變進 輝煌一甲子

「創作不分年齡,我的清晰思路推著我往前進。」舞台上正在排戲,這位在銀色世界中透著爍亮的老人,髮未全白,膚色紅潤一如少年,半點老人斑都沒有,背也沒駝,只是肩膀聳了起來,依然是個玉樹臨風的銀髮型男。(圖/本報資料照片)

李行的帥,說來理所當然。六十年前,他在水銀燈下先選擇做演員,「因為人太瘦,導演老讓我黏鬍子、畫皺紋演老頭,我覺得自己被糟蹋,一氣之下,退到幕後當導演。」退後是為了前進,從此展開一甲子輝煌,雖脾氣急,嗓門大得嚇人,但是壞脾氣下有好性情,這是他引以為傲的不老樂活之道。

「妻子常幫我踩煞車,她勸我,好好講,行不行,犯得著這麼聲嘶力竭嗎?」李行呵呵大笑,「言下之意好像在說我這個人不健康,至少情緒不健康,哦,不對,我和幾位心理專家談過,把內心情緒不壓抑的直接爆出來,掏乾淨,反而是養生之道。」在他看來,脾氣壞和個性壞不可混為一談,「脾氣大的人當面把內心想法直接表達出來,做事有原則,心地也善良,相處起來並不困難。」

和年輕人無距離相處

「好好過日子,就是樂活,我一生規規矩矩,沒讓良心承受任何一絲負擔。」導戲的現場,年輕夥伴台上台下跑,他一邊抬手打招呼,一邊說,「和年輕人無距離,就是抓住青春尾巴的方法。我嗓門大,他們聽慣了,知道我這個人看不慣的事一定要說出來,悶在心裡頭,堵得慌,就不舒坦。」

對他而言,本分又專注於電影工作,生活就自然具有緩急均衡的節奏,「導演,您老人家都是快節奏吧!」一位員工打趣說,他以前跟著導演管理道具,有次,導演嫌布景那棵樹不夠好,講了幾次沒見改善,乾脆直接拿把鋤頭把樹給鏟了,要他重新種一棵。

鐵的紀律 亙古堅持

「既幹了這活,就不要辜負它,專注尚且都不一定能做得好,何況分心?飯要一碗一碗的端,貪不得。」跟在導演身邊做徒弟,這個紀律必得牢記在心。拍《啞女情深》時,男主角柯俊雄一連三天遲到,李行氣一上來,給他來個下馬威,他一到場,就宣布關燈收工,後來柯桑就再也不敢遲到了。

鐵的紀律不會因歲月而更改,是屬於一個跨世紀導演的亙古堅持。替李行聯絡採訪時間的是兩個聰慧又口齒伶俐的年輕女職員,始終以「待命」的姿勢,在離導演五步遠的地方候著,顯然訓練有素。李行望過去,更加篤定的說,自己選用的都是好人才,要表現出一定的水準,說來不免有三分得意,跟過自己的人不會輕易離開,罵歸罵,罵得再兇都不走,幾十年來,員工總抱怨:導演呀,上面的人不走,我們都升不上去。

想不起來吃過什麼苦

沒錯,李行現在的工作室有點空,多出許多空椅子,說明主人慘澹經營的窘境,但李行朗聲笑道,自己一生順遂,總看到事情的陽光一面,「長江後浪推前浪」是人世間的必然,電影又怎能擺脫這宿命?但回顧自己從青春到白髮,「想不起來吃過什麼苦」。

真的是自己特別好命嗎?李行倒認為,是三個正確的人生觀導致此生長壽又快樂。第一,自己很會看人,看透了世間什麼樣的人會成會敗,「如此了然於心,讓人際通暢,不受人情困擾,心明如鏡,坦蕩蕩的。」

說到會看人,李行順口舉例,當年的大明星是怎麼被他看中的!「甄珍是祖師爺最賞飯吃的,平常很平凡,一旦定裝,拍起宣傳照來,左看,右看,前看,後看都很好看。」李行細數起來,林鳳嬌演技最叫人嘆服,足夠的人生閱歷,讓她一讀劇本就極快入戲,更難能可貴的是,對人極細膩體貼,真心關懷,片場中聽到悲苦故事,林鳳嬌拿出同理心相待,隨時都伸出援手。

永遠的夢想及熱情

第二個樂活要素是具備永遠的夢想及熱情。「老頭子也有自己的夢要做,我還猛得很,還不到把行李放來下來的時候。」銀髮之年猶活躍於銀色世界中,他的字典沒有退休兩字,老婆和女兒常在一旁碎碎念:「行啦,別再搞這套了!」但他打量自己,耳聰目明,創作力旺盛,只有膝蓋關節老化,沒妨礙,這一陣子還準備回老家爬華山呢。

最重要的,他把情緒都透過大嗓門釋放乾淨,內在只剩心安理得,所以他的樂活第三招,就是不多思慮,再大的問題都留給明天去解決,從不把煩惱帶進夢中,「一覺到天亮,我每天都比太陽還早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