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念看世間》孝親報恩 7月好吉祥

郭書宏 |2010.08.16
2061觀看次
字級

前言:時序進入農曆七月,是民間俗稱的「鬼月」。究竟「鬼月」源起何處?為何存在諸多禁忌?本周《轉念看世間》將帶領讀者追本溯源,以宗教、環保、及歷史考據等觀點,探究農曆七月的意義,期以智慧取代迷信,彰顯七月教育與文化的意涵。

 【記者郭書宏專題報導】「佛光山自開山以來,即向大眾宣導農曆七月是吉祥月、孝道月、功德月的觀念。」佛光山淨業林堂主依嚴法師表示,早在四十幾年前,他就讀佛光山第一屆佛學院時,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就積極向民眾宣導,七月是僧信孝親報恩、祈福修善的「吉祥月」、「功德月」、「福田月」、「僧伽月」、「報恩月」、「孝道月」。

佛世7/15 僧人紛證道

依嚴法師曾於一九八○年,受星雲大師指派至嘉義圓福寺接引信眾學佛,因此熟稔向信眾宣導七月正確認知之道。依嚴法師表示,為將民間的鬼月轉化為慎終追遠、感念親恩的「孝道月」,佛光山派下各別分院在此月份皆會舉行「孝親報恩供僧法會」,回向宗親父母,且基於佛教普濟群生的精神,定期舉行瑜伽燄口、三時繫念、普佛拜懺等佛事法會。

依嚴法師指出,佛門中七月十五日是「佛歡喜日」,這是源於佛世時,佛制定在雨季出家人必須結夏安居,不外出托缽,且於定點禁足修行,許多僧人於這天證道,因此這天又稱為「僧自恣日」。

「來親近佛光山道場的信眾,皆能歡喜接受並建立正信的七月觀。」依嚴法師說,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盂蘭盆報恩法會」時,必向信徒講述目犍連尊者為度脫母親脫離餓鬼道,藉由供僧功德超度其母罪業的典故,因此七月也是「功德月」、「福田月」。

中元普度 改社區發展

對於民間信仰普遍存有「鬼門開」的說法,法鼓山安和分院監院果旭法師表示,所謂的鬼門開,並非真有一道鬼門會被打開,鬼道的眾生跑出來,這必須是人們為陰間眾生做功德的心念與之相應,他們才會來接受祭祀。因此,認為鬼月諸事不宜的想法,其實是心理因素;其他非漢民族的地區,既然沒有鬼月的傳說,也就沒有這些禁忌。

佛門主張「日日是好日,月月是好月」。依嚴法師表示,在七月發心供僧、慎終追遠普度眾生,實是諸事皆宜的「吉祥月」,而佛光山法師也善用舉辦法會時,向民眾灌輸佛法的正知正見,進而開導於生活中的實行之道,避免法會留於「齋會」的現象。

國內在佛光山及許多道場的推動下,民眾已逐漸破除對鬼月的迷思與習俗。依嚴法師說,位於高雄右昌地區的元帥廟,長年向民眾推廣不提倡燃燒金紙,且避免鋪張浪費的風俗,甚至不主張舉辦中元普度,改以推展社區活動,定期發放白米給清寒家庭,並設置獎學金制度,對於導正傳統普度習俗,具有示範與指標作用。

感恩父母 應及時行孝

對於中元普度的普遍現象,果旭法師表示,漢民族在中元節祭祀祖先,是對祖先感恩的表現,等同佛教「盂蘭盆節」的孝順表徵,只是子女孝順父母要把握在其在世時,平常多關心父母、勸請他們建立宗教信仰,莫等到父母百年後來供養超度,那便是輕重顛倒了。

近年有許多佛教團體,紛紛倡導在農曆七月「齋戒茹素」。果旭法師說,在敬神祭祖、哀悼親人亡故時禁葷,是悲憫心的發揮,也是一項功德,七月是吉祥月,應以敬慎取代禁忌,以齋戒代替鋪張祭祀,用正信的觀念來普度,時時淨化身心,人人才有平安幸福的生活,讓民間的習俗更有意義。

《小檔案》跳鍾魁

據民間信仰習俗,中元節當天要普度孤魂,且在農曆七月十六日子時舉行跳鍾魁儀式,也就是譗押孤豃,主要是請前來受領施食的譗好兄弟豃,在領受甘露法食後,按照冥規回轉,後由素有「伏魔大帝」之稱的鍾魁,將普施場上的孤魂滯魄,引領他們各返其所,此一程序則稱為譗送孤豃。(郭書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