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念看世間》陳宏眨眼 劉學慧讀懂他的心

郭書宏 |2010.07.26
1524觀看次
字級

前言:有「漸凍勇士」之稱的陳宏老師,甫在上月由福報文化出版《我在‧燈在》新書,引起廣大迴響,書中的一字一句,皆是在妻子劉學慧使用注音拼字板協助下完成,曾創下金氏世界紀錄「眨眼書寫出版最多字數」的陳宏,其背後重要推手正是來自於劉學慧。今年三月,劉學慧發現罹患乳癌,目前持續接受化療,但她和陳宏仍舊展現對生命的熱情與堅持。

【記者郭書宏專題報導】「在病榻邊照顧陳宏已經十年了,這段時間我一直想著他的好,他對人的好,對我的好…」今年七十一歲的劉學慧,邊看著結髮數十年的另一半陳宏,邊幫他調整鼻胃管與毛巾,言語間盡是關愛與疼惜。

今年七十一歲的劉學慧,邊看著結髮數十年的另一半陳宏,邊幫他調整著鼻胃管與毛巾,舉手投足間盡是關愛與疼惜。圖/記者郭書宏

夫妻之間 以眼傳情

劉學慧說,以前總心疼丈夫拚命工作,與家人間聚少離多,如今終於有時間好好休息,夫妻也終得朝夕相處,卻只能「以眼傳情」,如此景象實是當初始料未及,也不免令人感慨。

許多人佩服劉學慧不離不棄地照顧陳宏,為全心全意陪伴陳宏,劉學慧不得不提早退休,辭去華江高中教務主任一職,生活陷入了黑白的深淵,還好有宗教的力量,協助劉學慧走過這幾年。

劉學慧說,退休後,每天扣除照顧陳宏與協助寫作時間,在醫院看到的是白衣護理人員,回家後則是面對自己空洞的休息,此時心理的調適與紓解格外重要;她說,還好有宗教力量的支持,協助她走過這段日子。

請假三天 聽經聞法

「學佛是很要緊的,這是我面對逆境仍向前的動力。」劉學慧說,以前擔任教職時沒有信仰,頂多拜祖先,當時也不允許教職員在校內傳教,讓她改觀的是十三年前,開始接觸星雲大師國父紀念館的演講,讓她就此對佛法改觀,也確認了信仰。

以前的劉學慧對佛法有所畏懼,誤以為佛法等同於經典,文言文的佛經字句更顯得艱澀難懂,而就在聆聽星雲大師深入淺出的開示後,她明白:「原來佛教就是生活,人生百態的應對之道,全都在佛法裡。」之後每逢年底,劉學慧總會向陳宏請三天晚上的假,為的就是要到國父紀念館聽大師演講。

陳宏文章 福報連載

自陳宏文章在《人間福報》刊載後,陳宏夫婦進一步與佛光山結緣,她發現,原來與法師們可以如此親近,且能相處自在。她表示,佛光山的法師們一年會有幾次來到陳宏病榻前,念誦經典與《祈願文》,「那幾天的「法滋潤」,是我非常享受的時光。」

「佛法的力量不可思議,對我的心靈沉澱幫忙非常大。」劉學慧回憶,有一年陳宏因高燒住進加護病房,就在心急如焚之際,她接到一通邀請她參加佛光山水陸大法會的電話,而就在參與五天法會過程中,劉學慧無法克制汩汩的淚水流下,「是感嘆生命的流逝,是感謝佛菩薩的加持,也是懺悔過去的言行,實在是百感交集…」

正因這場法會的洗禮,讓劉學慧感受從未有過的心靈洗滌,她發現,這是她精神紓解非常好的方法,因此只要有機會,她就會南下到佛光山寺,或是就近到佛光山台北道場參與法會,也因法會的關係,她參與了台北道場的教師會與種子讀書會,有深入經藏與親近善知識的好因緣。

罹患乳癌 密集化療

然而,接觸宗教不是期望就此一帆風順,而是為未來的逆境儲備資糧。就在今年三月,劉學慧摸到一側乳房出現硬塊,醫師證實為乳癌第二期,最近開始一連串密集的化學治療。

「雖然身體出現狀況,但我自覺心理還是十分健康。」劉學慧說,自己個性開朗樂觀,是有事也不會「悶」在心裡的人。她不覺得是壓力讓自己生病,以前就知道有家族性的乳癌遺傳因子,她也定期接受乳房超音波和乳房X光攝影,在七十歲以後中斷相關檢查,總以為自己能避過,但沒想到還是遇上了…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我毫不氣餒。」劉學慧說,世間比她可憐的人更多,尤其到漸凍人協會幫忙之後,才知道許多人的幸福都因為生病嘎然而止,「要學習把握現在,將心放開、眼光放遠,人生才能活得光彩,生命的價值也得以發揮。」

陪伴丈夫 繼續往前

「這些考驗都是我的逆增上緣,祈求佛菩薩給我智慧去面對問題,或許,現在的生病,可能是菩薩提醒,該稍微停下腳步靜心思惟。」劉學慧表示,比起陳宏躺在病床十多年,自己的病若按照療程進行,還是可以恢復昔日的健康,且她覺得化療過程本身並不辛苦的,苦的是之後無法進食的後遺症問題。

劉學慧說,只是陳宏的眼睛不若八年前靈活,以前總可以請看護或昔日同事幫忙寫作,但最近的著作多要透過劉學慧幫忙,只有她能順利辨識陳宏的眼神,「所以,我還有許多好事要做,休息只是暫時的…」

「我有自信能恢復身體健康,且持續陪陳宏繼續走下去。」劉學慧看著正注視著她的陳宏,雙眸因為希望帶來的陽光,而顯得閃亮。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