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念看世間》持戒如守法 貴在自發自律

郭書宏 |2010.06.07
1626觀看次
字級

【記者郭書宏專題報導】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國家為維護守法者的安全和利益,故有法律的設置,各宗教為警策及保護信眾,不因一念之差造成千古之恨,所以設有戒律的制度。

一般人總以為受戒是增加束縛,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曾說,持戒是自由,犯戒才是束縛,因為持戒就如國民守法一樣,不持戒就會觸犯刑法。

有鑒於戒律在宗教的重要性,本周《轉念看世間》專題,特別邀請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及天主教新竹教區李克勉主教,帶領讀者進一步了解宗教戒律,保護自己也尊重他人。

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道教等宗教各有戒律,為什麼宗教皆要制定戒律呢?

永本法師:各宗教皆有其終極目標,戒律是達到其理想境界的方式之一。以佛教來說,由於教義闡明眾生皆有佛性,因此以戒法來去除貪、瞋、痴,清淨身、口、意三業,最終得以成就佛道。

宗教戒律不是規範與約束,持戒主要在持心戒,不在於戒相,且貴在每個人的自發自律,在生活中「不侵犯」他人,尊重他人,不但能保護自己,也能得到好人緣。

李克勉主教:基督宗教是「啟示」的宗教,其教義與戒律皆是神降世所宣講,教導人如何走真理及生命的道路。正如《弟茂德前書》所言,法律本身原是好的,戒律的設立不是為了義人,而是為違背健全完美道理的人設立的。

人生而帶有原罪,且在生命歷程中不斷犯罪,天主教的戒律正是要人們學會寬諒,如天主寬諒世人一樣,且以行善服務取代犯罪,讓我們更接近真理。

您信仰的宗教,一般的信徒有哪些主要的戒律?

永本法師:佛教徒的基本戒法得從「三皈五戒」談起,心中長存佛、法、僧三寶,依佛陀教法開發自性佛,培養心中正念且行正道,不斷開發自我的清淨心,解脫一切憂悲苦惱。

佛教徒若要具足智慧福德,則要受持「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受持五戒是做人根本,若想進一步利他與度人,則可受持「菩薩戒」共成佛道;佛陀慈悲提出的「八關齋戒」,則是讓在家弟子有機會體驗寺院出世生活的方便法門。

李克勉主教:天主教戒律是上帝啟示的,是舊約梅瑟時代天主所頒布的,共有十條,又名「天主十誡」,條文分別是:一、欽崇一天主萬有之上。二、勿呼天主聖名以發虛誓。三、守瞻禮主日。四、孝敬父母。五、勿殺人。六、勿行邪淫。七、勿偷盜。八、為真理作證,不作妄證。九、勿願他人妻。十、知足守法,不貪他人財物。

綜合上述條文,可總結為「愛天主在萬有之上,以及愛人如己。」耶穌傳教的時候,在山中聖訓中指出,愛人和愛天主是分不開的,愛天主是愛人的根據。

信眾可以選擇戒法來受持嗎?如果信教犯戒後,是否有罪惡或處罰?犯戒後有補救的方法嗎?

永本法師:戒律是用以「防非止惡」,貴在自發自律依正法修持,且依各人受持層次而有所不同,也就是信徒若因工作或自身因緣而無法受持「滿分戒」時,在受戒當下可向佛菩薩懺悔持「多分戒」或「少分戒」,待因緣成熟再圓滿戒律。

舉例來說,五戒首戒是不殺生,對象不單是有生命的眾生,物品任意破壞,亦屬殺生。像諸如此類犯戒的情形,信徒可透過受「增益戒」,讓自己有溫習戒法的機會,且要發慚愧心、懺悔心,如此道業才會不斷增進。

李克勉主教:天主教信徒除需謹守《天主十誡》外,教會為善盡其導師的職責,訂定了《天主教法典》,為生活指導原則。作為人們生活指導的天主教戒律,不應一味死守法則,而應忠於《聖經》精神且順隨時代脈動而通融。

若做了違反戒律的行為,信徒透過向神父進行告解聖事,經由神父赦免犯戒的罪;若是所犯戒律已涉及違反法律,犯罪者應勇於自首接受制裁,盡快整頓自我並回歸正道。


永本法師簡介:

.現任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佛光山叢林學院專任教師、《人間福報》佛學專欄作家

.曾任:佛光山叢林學部女眾學部主任、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

.座右銘: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李克勉主教簡介:

.聖多斯瑪大學法學博士,現任天主教新竹教區主教

.曾任天主教台灣總修院院長、聖母聖心堂主任司鐸、新竹四維備修院院長

.座右銘:

人縱然賺得了全世界,卻賠上了自己的靈魂,對他有什麼益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